反应视频(ReactionVideo)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行的一种新型视频类型。这一视频类型意旨丰富,在“画中画”的放映形式下,既包含反应主体的大窗,又包含反应素材的小窗。正因如此,跨文化交流是其常见的创作主题,观众可以看到反应者接触异国文化时最真实、最直接的即时反应,并在其情绪表达与动作语言中获得陪伴感。在全球化背景下,以B站为代表的中国视频网站正成为连接国际受众的桥梁。作为UGC平台,许多用户发布“老外”观看中国内容的反应视频,吸引大量关注并形成广泛传播。在创作者的反应大窗中,主体以“他者”身份“凝视”中国文化,通过感官表达和符号活动展现文化碰撞;在播放视频素材的小窗中,反应素材展现国家形象的“自塑”方向,投射外国人对中国议题的关注焦点。本研究旨在从文化中介的视角切入,探究如何通过反应视频联通国内外民众,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一、现象观察:反应视频与“老外看中国”系列视频
反应视频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综艺节目,其真正步入大众视野是在2013年。随着美剧《权力的游戏》第三季热播,大量海外网友将录制自我观剧的反应视频上传至YouTube平台,引发全球网友的互动热潮,也使得反应类视频成为YouTube平台上成熟的视频分类,并催生不少职业的反应类视频博主。反应视频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井喷”的状态。从广义上看,反应视频一般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们面对某些突发事件、偶然事件或未知事件的反应,另一种是人们观看视频素材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此反应视频是“人们对事物产生反应的片段”。从狭义上看,反应视频指的是视频中制作人对所观看内容作出反应的部分。基于研究主题,本研究采用狭义的定义方式,认为反应视频是指创作者通过录制自己对特定素材内容(如音乐、影视片段、文化现象等)实时反应的过程,与观众分享观看体验的一种视频形式。
目前,中国对反应视频的研究刚刚起步,学者们往往从多元理论视角出发,聚焦于现象本身。如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探讨反应视频的互动机制及其在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结;基于凝视理论,肯定反应视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及其构建意义;此外,也有研究聚焦于其生产逻辑、创作实践及弹幕交互模式。学者们也指出反应视频存在的问题,如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分析音乐反应视频,指出这些视频在节自内容上“缺乏原创性”,在节目制作上“缺乏专业性”。同时,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老外看中国”系列反应视频类型也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议题之一,不过学界尚未从文化中介的视角切入研究,这些反应视频的创作者或反应视频这种媒介形式能否被称为跨文化中介,他们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何种作用,这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文献回顾:文化中介与跨文化传播
文化中介(CulturalIntermediaries)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其著作《区隔》(Distinction)中提出,与他对新小资产阶级(NewPetiteBourgeoisie)的评论相关联,用以描述从事符号性商品和服务展示与再现的职业群体,主要分布在广告、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领域,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中日益重要的角色。布尔迪厄认为,新小资产阶级是文化中介的典型代表,其职业实践和日常生活方式模糊了高雅艺术与流行文化、个人品味与专业判断、休闲与工作的界限。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通过职业对文化中介进行描述性定义具有局限性,呼呼关注更广泛的职业群体及其在资本主义商品化实践中的作用,例如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等职业。因此,学界在对文化中介的研究中,整体上形成了两条主要路径。一是基于布尔迪厄的理论框架,强调文化中介在符号生产和文化再现中的作用;二是以扩展视角探讨文化中介的实践动态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多元化角色。
近年来,国内对文化中介的研究持续深入,已扩展至社会学、翻译学、出版科学等领域,关注其在文化知识生产、传播与内容创作中的作用。研究视角也从商品化实践扩展至跨文化调解,凸显其在意义再现与翻译中的关键作用。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产品、符号和价值的跨文化流通,使文化中介在协调不同语境、重构传播内容以适应多元受众需求方面更为重要。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传统媒介,对短视频等数字媒介中的中介实践探讨不足。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从反应视频的创作出发,分析其多层次叙事、符号表达和双向互动,探索文化中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作用,拓展理论框架,并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新视角。
三、研究设计:研究对象、问题和方法
基于“文化中介”的概念梳理,笔者对反应视频的中介实践模式进行系统拆解,以探讨其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意义生成路径,从而为理解新媒体语境下跨文化互动的机制提供新视角。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以“外国人看中国”为主题的反应类视频在B站上表现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类视频数量已超过千条,累计播放量突破3亿次,不仅吸引了广泛的受众观看,也促使用户与创作者之间形成了高度互动,美国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认为,反应视频是一种可传播媒体(SpreadableMedia)。基于此现象,本研究旨在以反应视频为切入点,探索其作为文化中介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启示与价值。
(二)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在B站检索关键词“外国人反应”“外国人看中国”“老外reaction”,筛选点击量排名前l0o名的反应类视频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包括视频内容的主题类型、反应素材的主题分布、视频博主的名称与国籍等基本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