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妇女》是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陕西分会”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西北大后方最具影响力的妇女刊物之一。1937年8月,随着抗战形势的持续变化,为适应时局发展的需要,支持与配合“妇慰会陕西分会”工作,抢占妇女宣传舆论的前沿阵地,在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西北妇女》应运而生。该刊采用铅活字印刷技术,以16开本的半月刊形式发行,每期发行量约为1000份,累计出版15期。作为以“妇女”为主要受众的刊物,《西北妇女》的栏目设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核心版块包括“妇慰会工作情况”“各地妇女救亡消息”“抗战问题”与“妇女问题”等。该刊以抗战形势分析、妇女救亡运动追踪、妇女家庭生活以及婚姻教育问题探讨为主要内容,旨在动员西北地区妇女力量投身救亡图存事业,广泛传播抗战主张与妇女解放议题,激发妇女群体的抗战参与意识。
就战略地位而言,“陕西”作为西北抗战的“核心”,同时也是国际援华的“咽喉”和收复失地的“根据地”。正如该刊编者所言:“以陕西地区来说,实在够不上抗战的需要,敌人的进攻大大的超过了我们的工作进度。我们应该英勇坚定的建立我们的工作,我们需要用实际行动来保卫大陕西,保卫我们的家乡!”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前提下,《西北妇女》作为宣传抗战的舆论阵地,曾在刊物中多次强调为了保卫大陕西,必须积极动员全国超过半数的妇女同胞参与抗战,这是“先决条件”。刊物特别重视妇女在巩固后方、支援前线中的结构性作用,主张通过团结广大妇女、太太、农妇、女工、知识女性等各阶层妇女群体,构建全民族抗战的社会基础。这种将性别动员纳入民族解放话语的实践策略,不仅反映了战时妇女工作的特殊要求,更体现了社会革命与民族救亡的历史耦合。笔者以1937年11月—1939年5月出版的《西北妇女》刊物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在现存原始资料中,将每一独立成篇的自然文本作为基本分析单元,通过构建分析类目和人工编码的方式进行处理。经统计,共获得有效研究样本113篇。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来分析《西北妇女》的妇女动员策略。
一、“主题聚焦”:《西北妇女》进行妇女动员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遭遇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妇女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与责任。《西北妇女》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刊物,在宣传抗战理念、动员妇女参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打破了西北地区妇女宣传工作的“真空”状态。该刊物不仅成功激发了西北地区妇女的爱国热情,更为后续妇女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范式。

1.前线叙事:妇女抗战事迹的媒介呈现与女战士、女英雄形象建构。作为战时西北大后方唯一的妇女专门刊物,《西北妇女》利用大量篇幅深入介绍当时的抗战形势以及与妇女相关的话题。该刊重点关注了以下几类典型女性身份:女英雄、女干部、家庭妇女、农村妇女、知识分子、女学生等(如图1),内容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妇女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该刊通过塑造具有显著“战争气质”的女英雄、女战士形象,以正面、积极的宣传为主,树立社会风气,动员更多女性力量参与抗战,共同奋起抗争,维护家园安全稳定,抵御外来侵略。正如第六期《她们在安吴》一文所描述的,女英雄和女战士们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战场,她们的热血洒在了抗战的疆场上,她们炽热的心和坚定的意志令人钦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