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必得是一种执念
作者 马亚伟
发表于 2025年7月

看到演员吴越的一段采访,她说:“我爱自己的方式就是告诉自己,不要志在必得。我会失败,差不多就得了。我跟我爸爸求了一幅字,就是‘差不多就得了’。”差不多就得了,确实是善待自己的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是,人要有决心有毅力,做事应有志在必得的魄力。“好强”这个词,也被看作是非常美好的品质。一个人积极上进,的确是好品质,但凡事应该有度,人如果过于争强好胜,就会背负沉重的枷锁,如果太在意某件事,太在意某种结果,就会被一种无形的绳索束缚,无法轻松。

记得我初涉职场时,也曾经有志在必得的雄心,凡事都想去争。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人不可能事事都做到满分。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短板,有些事即使很努力,结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过于苛责自己,容易让自己陷入挫败感之中。后来我学着给自己松绑,不再把志在必得当成口号,遇事尽力而为,做事效果反而比以前更好。因为不再志在必得,状态放松了,工作也变得有了乐趣。有乐趣的工作,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常常会有惊喜出现。

志在必得是一种执念,要放下这种执念,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其实人的多半烦恼,来自野心大于能力,志向大于实力。有人认为“差不多就得了”是不思进取,是碌碌无为的中庸之道。其实不然,“志在必得”关注的是结果,对结果过于在乎,就无法享受到过程的美好。我喜欢一句话:“见过花开就好,何必在意花落谁家。”放下执念得自在,松绑人生更惬意。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