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初相识
1923年8月17日,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从上海启程开往美国西岸西雅图的“约克逊号”邮轮,徐徐驶出黄浦江。邮轮上的头等舱位都被中国留学生占满了,这其中就有23岁的冰心。
8月18日,第一天上邮轮的新鲜劲已经过了,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学吴搂梅所托之事来。“她写信让我在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华学生——吴卓。我就请我的同学许地山去找吴卓,结果他把吴文藻带来了。问起名字才知道找错了人!那时我们几个燕大的同学正在玩丢沙袋的游戏,就也请他加入。以后就倚在船栏上看海闲谈。我问他到美国想学什么?他说想学社会学。他也问我,我说我自然想学文学,想选修一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的功课。他就列举几本著名的英美评论家评论拜伦和雪莱的书,问我看过没有?我却都没有看过。”
一直以来,品貌双全的冰心身边从不缺追求者,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冰心就以“静如止水,穆若秋风”而惹人驻足。两个星期的游轮生活也不例外,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大学,冰心一下子收到很多来信,信的内容像经过集体商议似的,除了表示好感希望多交往,就是说在船上认识她非常荣幸。
但这个时候,唯独有一个人没给她写信,这个人就是吴文藻。他只礼貌性地写了张明信片给冰心,冰心面对着一大堆热情的信件和一张简短的明信片,当即觉得吴文藻这个人真特别。而冰心也是个喜欢反其道而行的人,所以,当时给她写信的人她都用了明信片回复,偏偏只有这个写明信片的人,她写了一封信给他。
念念不忘情更浓
波士顿与新罕布什尔州相隔很远, 大概要乘七八个小时的火车,两人少有见面的机会,只是常有书信往来。到美国不久,冰心昔日的肺支气管扩张病复发,住进了沙穰疗养院。异国他乡,病有多痛,冰心的情绪就有多低落。虽然期间威尔斯利大学的老师和中美同学,以及在波士顿的同学们都常来看她,冰心觉得无以安慰。
或许真的该相信冥冥中有心灵感应,那年的圣诞节,吴文藻想趁放年假的机会好好游览一下纽约,当他路过波士顿时停留了下来,本想和冰心有个喜悦的重逢,可是却意外地听到了她生病住院的消息,不容多想,他与顾一樵等几位朋友专程赶到疗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