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卷”挺好
曾经的卷王之王,说的就是我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被互联网诊断为“淡人”。诊断标准为:不追求过度的刺激或享受,经常以“老僧入定的淡薄感”和“要死不活的松弛感”示人,主打一个随缘。
在成为“淡人”之前,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浓人”,也就是老话常说的“卷王”。做事情风风火火,遇到机会就“我!我!我!”,希望把握所有机会,追逐各种体验。研究生阶段,我用一年时间把空白的简历卷到满满当当的两页,每天的日程表必须要排满。
那时候,我会行色匆匆又手忙脚乱地奔赴一件又一件事,会经常忘事,吃饭索然无味,睡觉辗转反侧,忽略朋友的情绪,也忽略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变得糟糕的人际关系中继续慌乱地道歉。后来我才知道,描述这种状态有个专业术语叫做“解离”。
频繁的上火、脱发、失眠和脾气暴躁,让我开始重新觉察我的状态:我为什么要这么卷?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想要做这些,还是内化了社会的焦虑?我有好好地照顾自己吗?
有天夜里,我没有给自己安排任何事,只是静静地用双手拥抱着自己、陪伴着自己,这时候我才感受到那股浓烈的、被压抑很久的情绪:有委屈、难过、无助和迷茫。我轻轻安抚着自己,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专注地、用心地和自己在一起了?“你真的辛苦了,很不容易,而且真的好棒啊,支撑了这么久!不如看看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舒服一点?”我对自己说。
也许是在这天,也许是在之后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在慢慢改变。做事享受过程,不焦虑结果,只要努力了,接受全部的结果,哪怕是失败,“都行,都可以,没关系”。
变“淡”后,整个人好多了
变“淡”之后,我仿佛成为一个人形“卡皮巴拉”,很少有事情会再激起我剧烈的情绪波动。以前我会焦虑就业,担心未来没前途,所以就各种卷实习,一个人同时忙活十几件事,成天处在抓狂状态。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