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别人生活里跑龙套
作者 马冬
发表于 2025年7月

日租金 1 500 元,魏玲一年被带回不同的“男友”家七八次—她以职业女友的身份参与陌生人的人生剧本,用善意谎言填补他人生活缺口。这种新兴的“生活演员”职业正游走在温情与欺瞒的边界,既为社交困局提供临时解法,也带来了巨大的伦理争议和法律风险。

杭州某小区的地下车库里,40 岁的周敏正在反复练习“母亲”的角色。她需要在几天后假扮一位企业高管的母亲,出席其子的订婚仪式。这是她一周之内第三单 “家庭演员” 的活,收费 1 200 元。她对着手机镜头调整表情,像极了专业演员在后台彩排。

另一边,95 后女孩魏玲,在了解新“男友”(雇主)的需求后,需要在端午节跟“男友”回家见家长。

但是要告诉你,魏玲其实并不是真的在谈恋爱,而是在“工作”,她的职业叫“生活演员”,现在正被人出钱租来扮演“女友”,日租金 1 500 元。

这种被称为 “生活演员” 的新兴职业,正在很多城市为有社交需求的人提供服务。从应付催婚的 “合约恋人” 到商务场合的 “虚假人脉”,从填补家庭残缺的 “临时亲属” 到制造社交假象的 “精英闺蜜”,这些游走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从业者,既满足了都市人群的特殊需求,也暴露出当代人们不被看见的深层焦虑。

“角色扮演”的生意

“生活演员” 通过扮演雇主生活中的特定角色—女友、新娘、子女或者同事,帮助对方应对催婚压力、家庭期待或社交困局。魏玲的日常,是带着精心设计的“人生履历”辗转于不同家庭 :她曾假扮海归精英与客户父母视频,也曾穿着孕妇装参加客户家族聚会。“我的工作就是帮别人修补生活的裂缝。”她说。

魏玲见证了生活演员行业从萌芽到爆发的全过程。2018 年,她在豆瓣小组看到一条 “租女友回家过年” 的帖子时,评论区只有零星几个回复。如今,个别公司已汇聚了近百名兼职演员,业务覆盖全国。魏玲说,有的业务会按服务类型收费,比如普通演员 500~1 000 元 / 天,紧急订单加收加急费。魏玲打开朋友圈,“有朋友收到的最高价订单来自上海,客户支付 12 万元租用 ‘假结婚’ 服务一年”。

翻看诸多“生活演员”公司,其大多数类似中介模式,而核心在于资源整合。演员多为兼职人员,包括群演、自由职业者甚至学生。小红书平台某经纪公司负责人透露,其团队 80% 的演员来自兼职群,通过 “熟人推荐 + 线上筛选” 完成招募。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