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拿着互联网上总结的选址秘诀四处寻铺时会发现,真正的旺铺压根不转租。
旺铺不招租
旺铺在哪里?似乎是个公开的秘密。“办公人群 + 居住社区 + 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有最多的自然流量,而流量造就旺铺。选址最初,罗浩也有这样的惯性思维。
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干了 9 年设计。行业红利期过去后,薪水从最高点跌了一半,罗浩就萌生了创业想法—开一家烤肉店。
在重庆的他想到九龙坡“民主村”—连接西城天街和万象城的商业枢纽。这里原本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厂家属区,现在居民楼一楼改为商用,咖啡、潮牌买手店和创新餐饮,扎堆在这里。
罗浩想开的烤肉店风格对标日式烧肉,目标受众是 40 岁以下的中青年,恰好是民主村覆盖的客群。2024 年 11 月,罗浩在中午饭点赶到民主村路口,看到铁板烧、火锅店、烤肉店生意都很好,五六十平方米的店铺,能摆 8 桌,外摆十几桌也坐满了,他很满意。
于是,他立刻找了中介带看,但临街的旺铺没有转租意向,中介把他带去了民主村二期,空铺多,但步行到万象城需要10~15 分钟时间。
来到一处居民楼前,两人停下脚步。三室一厅、层高低、采光不通透、承重墙不能乱动、转让费要 10 万元,罗浩的创业预算不到 20 万元,觉得风险太大就放弃了。
随后罗浩碰到过自家小区门口空铺招租,流量大,加起来约有 1 万多户,但租金要 8 000 多元一个月。就在他犹豫住户是否符合烤肉店定位时,空铺被租出去了。装修队第二天进场,成了一家麻辣烫店,生意不错。在往后的半年里,他再也没找到合适的店面。
他本以为,实体经济不好做,很多人纷纷退场,好铺子应该不难找。但实地考察过后才知道,旺铺都不会转让。
其实新手开店选址的过程会比预想中漫长。
到第 60 天,张雅涵感到有些绝望。她想开一家粉面馆,两个月扫了 7 个片区,颗粒无收。她在地产行业待了三年,做市场分析和定位,调研项目周边竞品、居民画像和换房需求。置换到餐饮,张雅涵觉得道理相通—要去看区域内的竞争对手卖的是火锅烧烤,还是粉面快餐。如果在一个全做大餐饮的街区冒出一家粉面馆,未必适合周边消费者的需求。在她看来,选址的底层逻辑是选客群。
在重庆光环购物公园的正对面,有一个铺位,旁边是瑞幸咖啡,她打电话过去问,转让费要 15 万元,月租金 1 万元起步。便宜的铺子总有明显的不足,离光环中心1.5公里外,有一家月租金7 700元的铺位,但这条街是单边铺,对面是小区的挡墙,相当于少了一半的客流。
张雅涵的启动资金也是 20 万元,这个价格能拿到的门面位置有些尴尬,高层社区的底商,面向单一住户,只有晚上才来客。正对写字楼出口的铺位倒是不错,到了饭点,客人哗啦啦走进来。但她没去问有没有转让意向,“人家做得好好的,你去问转不转,这种事太忌讳了,基本上都不会得到好脸色”。
挖旺铺不是没可能,不少做餐饮、品牌招商的人在自媒体上讲,“好铺子都是挖(挖墙脚)出来的”。
总结下来有两步,先了解目标街道和商圈,哪家店生意相对较差,转让概率就更高。还要跟保安、保洁搞好关系,从他们那里打探消息。在南宁做餐饮招商的老周讲,店铺的招牌也是提示。如果一家店原本做猪杂粉,后来又加上螺蛳粉、老友粉—加得越多,生意越不好做。
如果能直接拿到房东的电话,又有另一种话术。做招商的阳哥举例,可以先让熟人假装代表一个“更 Low”的连锁品牌去联系房东,开出的价格“也更 low”,衬托自己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