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来啦 :靠什么打动百万用户?
作者 王明勇
发表于 2025年7月

当教培行业深陷泥潭,来自重庆的“李校来啦” 以智能软件 + 人工陪伴模式撕开缺口。

获客 成 本 占 营 收 40%,利 润 率 跌 破 10%,超 70% 中小学生每天困在 2小时作业里—这是当下教育行业与学生群体的双重困局。

传统教育、在线教育、AI 教育混战,让机构获客渠道碎片化,大公司业务分散难成合力,中小商家困于存量交付、客源枯竭 ;城乡教育资源鸿沟依旧明显,农村学校师资匮乏,而城市学生却被考试排名压得喘不过气。

当行业深陷泥潭,来自重庆的“李校来啦” 以智能软件 + 人工陪伴模式撕开缺口。其创始人李思静,曾是一位英语教师,因教学中发现学生“记了忘、忘了记”的痛点,带领团队研发出首代智能语言学习系统,推出“去平板化”陪练端,并通过轻创业模式吸引全国代理商。

如今,李校来啦已拥有经销商 1.7 万 +、用户 60 万 +、13 万 + 大学生。这个颠覆传统的语言学习品牌,究竟如何在困境中突围?答案,藏在创始人李校的创业征程里。

放下体制内这碗饭

李校的创业之旅,起点要追溯到 2013 年大学毕业后。

彼时,她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深耕教学,历经高一至高三全学段教学实践。虽身处稳定岗位,她内心始终涌动着对自由职业的向往。

时值国家孔子学院蓬勃发展,作为重庆市仅 22 名持有 IPA 证书(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证)的人员之一,她凭借卓越的语言能力,志在海外担任对外汉语教师,传播中国文化与文字。

然因家中亲人生病,李校的海外任教计划被迫中断。回归体制的安稳还是实现个人理想的追求?她经过审慎考量,最终毅然选择创业。

一次偶然,两位从事音乐乐器机构的人找到李校,提及家乡缺乏规模化、体系化的教育一站式综合平台。这个想法瞬间点燃了李校心中的创业热情,于是,她在家乡重庆的一个县城租下一千多平方米的场地,开启了教育机构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李校凭借着对市场的敏锐理解和对家长需求的精准把握,迅速让机构从亏损走向盈利。为了建立机构口碑,她亲自参与一线教学,从 4~6 岁的幼儿,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再到重庆主城的雅思和托福课程,李校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过的学生数量众多,最多时一年教过 283 个孩子。

然而,李校逐渐发现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无法跨越,尽管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她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过程,而要以结果为导向,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2020 年—2021 年,是李校创业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那段时间,线下教学无法开展再加上“双减”落地,大部分机构面临着退费、倒闭的风险。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校选择为每位家长退费。

彼时教培机构账上资金早已捉襟见肘,退费通知发出的瞬间,办公室电话几乎被打爆,家长们带着焦虑与不安,纷纷要求拿回预存的学费。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