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小伙拿捏海外中餐外卖
作者 江源
发表于 2025年7月

看似牢不可破的壁垒,往往能用巧劲攻破。

如今,网友都被一件事逼“疯”了!那就是每天该点什么外卖。一到中午就要货比三家,最近又多了“甜蜜的烦恼”。

每天一打开外卖平台,就是 3.9 元的瑞幸、6.9 元的茉莉奶白,甚至 1.68 元的库迪。有人直言,要喝出糖尿病了。

相比之下,很多外国人则没有这样的可选项。他们想点中餐的话,生活里常见的外卖平台,就是熊猫外卖。

这个外卖平台很多人没听过,但不影响它在国外颇具竞争力。

从英国起家,7 年时间就覆盖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全球 10个国家、80 多座城市,在多个国家的大街小巷怒刷存在感。

资本的嗅觉也同样敏锐。熊猫外卖在2024 年 9 月获得了 5 500 万美元的 D+ 轮融资,估值一路狂飙到 10 亿美元。

熊猫外卖靠着给老外送外卖成为独角兽。很多人难以想到,这个巨头背后,操盘手竟是个中国安徽 95 后小伙刘科路,今年刚满 30 岁。

要知道在国外做外卖,难度非常大,一是老外们点外卖的习惯并不算特别普及 ;二是工作强度大,快递小哥要么难招聘、要么成本高。

这个中国小伙,怎么就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市场闯出了一片天?

出租屋起家,骑手比订单多

回到几年前,可能谁都想不到刘科路会走上辍学创业的路子。

不像一般的大佬被现实逼迫创业,他的前半生几乎是个没有挫折的完美人生剧本。

家里条件不错、还是老幺,大学在外国念的计算机专业,如果按照正常发展,毕业后也是安稳打工的金领故事。

但在大学,刘科路却硬是打破了循规蹈矩的生活。一次点外卖,让他发现英国主流的外卖平台上,中餐的占比很少,基本是汉堡、披萨、薯条等。

而且大多数菜单上没有翻译,用起来也不方便。很多华人基本是给餐馆打电话订餐,相当麻烦。

一般留学生可能就忍了,但刘科路却觉得有需求就有市场,“把中餐外卖平台锁定为我们的创业方向”。

说干就干,刘科路立即找到几个中国留学生凑了 200 万元启动资金。几个大学生,在一间小出租屋里成立了熊猫外卖。

听起来几乎是个草台班子。当然,如此颠覆市场的事业显然并不容易。一开始他们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作为“小透明”,又是在不熟悉的国外,根本接不到客户。

平台上线首日,骑手都比订单多。他们一共投入了 7 名骑手,但最终只收获了6 个订单。

比起用户,更重要的还是吸引更多的商家。为了说服商家入驻,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走最苦的路。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