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裘沛然:养生莫贪生,澄心无欲求
作者 傅昭仪
发表于 2025年7月

自古儒医不分家,中国医学史上有诸多医学大家既是名医,也是饱学之士。而在现代中医界,说到儒医,就不能不提到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在漫长的治学和行医生涯中,裘沛然先生融孔孟之道与岐黄医术于一炉,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医术,在中医的术、理、道等方面均取得极高的建树;而不喜欢运动、也不热衷食补药补的裘先生在养生方面也有着独到见解。

医儒兼修的名医

裘沛然是浙江慈溪人,自幼便熟诵经史百家、唐宋诗词。他曾在自序中写道:“明窗万卷,午夜一灯。晓窗千字,习以为常。”裘沛然的叔父裘汝根是广西名医罗哲初的弟子,所以在念书之余他也跟着叔叔学习针灸。除了经常侍诊左右,对针灸要籍、中医经典,他都择要背诵,渐渐粗通医理。

原本,裘沛然早年的志向是文学,他钟情国学,兴趣广泛,常常在祖屋的书斋里废寝忘食,沉浸在上下五千年的黄卷中不能自拔。随着年岁的增长,裘沛然对鲁迅、茅盾、巴金等五四新文学代表作家的作品也爱不释手,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化学也饶有兴趣。然而裘沛然的青年时代正值军阀割据,世事纷乱,人们或复古、或崇洋,各走极端,均与他志向不合。1930 年,裘沛然迈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他只身来到上海,报考上海中医学院,成为孟河名医丁济万的得意门生,把他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寄托于医学之途。4 年后,开始了他悬壶济世的中医生涯。

1958 年,裘沛然进入上海中医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在从事医学研究的同时,裘沛然仍旧埋头苦读国学典籍,思考不辍。2008 年,他将济世医人的理想写入皇皇巨著《人学散墨》,国学大师南怀瑾看了之后,致函赞扬其人品医德“绝伦超群”。2010 年5 月3 日,裘沛然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7 岁。

历来医家兼晓儒学的不少,然而像裘沛然这样对儒学进行深入研究与长期思考,特别还撰有儒学专著者颇为少见。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