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屋智能,先别急着装
作者 赵语涵
发表于 2025年7月

回家一开门灯光亮起、窗帘自动打开,离家自动关闭灯光和部分电器,空调、新风等系统可根据温湿度传感器自行调节……商家口中的“全屋智能”让人期望着享受智能化的生活。然而,不少消费者住进“新家”却发现并没那么方便。

使用:半夜亮灯,智能设备惊扰正常休息

由于喜欢尝鲜科技新产品,何先生在新家装修时特地进行了全屋智能化设计。智能化主要覆盖灯光、窗帘、空调、新风、厕所温湿度调节等,既能够通过传感器自动开启,也可以用语音、智能面板、手机等方式实现控制。120平方米的房子,全屋设计、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等,何先生一共花了两万多元。

住进新家后,何先生却发现畅想中的智能生活并没到来。“传感器误触发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也花钱请工程师上门调试过一次,却没能解决问题。”比如有人经过走廊,卫生间的灯突然就亮了。阳台区域更麻烦,因为住在一楼,外面一有点风吹草动,屋子里就会感应亮灯,“特别是晚上,有时候连流浪猫路过,阳台灯都会亮起来,大半夜的,还挺吓人。”何先生说。

除了传感器误触导致的开灯问题,“鸡同鸭讲”的语音交互也让何先生感到有些滑稽。“有时呼叫智能管家,得反复叫好几遍才响应;可不叫它的时候,有时却突然冒出一句‘我在’。”他抱怨道,有时候用语音提示智能管家执行一些操作,它却说“没听懂”,还不得不用标准普通话放慢再说一遍,“整个过程感觉挺别扭的,现在我和家人都不怎么用语音控制了。”

从美好畅想到现实槽点,何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张女士去年重新装修老房子,也给家里进行了全屋智能设计。一番体验下来,她觉得有些智能化功能被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真用起来却有些鸡肋。

“设计师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都有仪式感,所以给家里的灯光设置了很多场景,比如迎宾模式、观影模式、阅读模式等,开启不同的模式后,灯光明暗、冷暖色调都会随之调整。”可张女士入住后发现,除了一两个常用模式外,其他场景几乎不需要。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