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焐热历史这块“石头”
作者 王雪儿 玄增星
发表于 2025年7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4年12月23日下午,阳光爬上红墙,绕过铺着落叶的小路,一些年轻的面孔出现在北京大学哲学楼附近。他们依靠手机导航找教室,有人转了好几圈才找到。距离上课还有40多分钟,能容纳150人的阶梯教室已经快坐满了。

这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阎步克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他在北大历史学系教了36年书,出版了十几本著作,他的课被誉为“北大最值得听的课之一”。

目前职业是保安的李明晰早早坐到第一排,他已是第四次报考北大历史学系研究生。6年前,他在视频网站就看过阎步克的网课。2023年,北大对公众开放预约进校服务,他便来现场听课。他第一次听阎步克的课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从那时起,他几乎一节课没落过。知道阎步克即将退休,李明晰非常舍不得。他爱历史的“包罗万象”,认为阎老师让那些繁杂的史实变得非常生动。

一名专业是电子信息的工科学生也来听课,他高中时在学长学姐的“朋友圈”看到阎步克,对这位传闻中的“名师”感到好奇;一名学管理学的女生提前20多分钟交了另一堂课的期末试卷,赶来上课,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她把从阎步克书里学来的“史观”,写进了论述;一名穿着校服的高中生也来了,他曾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过阎步克的著作《波峰与波谷》,向学校请假赶来,想提前看看大学课堂的样子。这堂课的听众,有企业人力部门负责人,有历史小说作者、程序员、导演、编剧……他们从北京本地、上海、香港等地方来,到了就打听“这节是不是阎老师的课”。

阎步克走进教室,一切都平静下来。他脱下外套,打开PPT,站在讲台靠左的位置,这节课讲的是“历代车架等级”。

在讲到“仕宦不止车生耳”“君子积善,至于车耳”时,阎步克说:“好像一个人仕途发达了,车就会长出耳朵来,这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车耳”为轓,就是车的挡泥板,《汉书·景帝纪》里记载,景帝诏令,官员可根据等级将车耳染为朱红色。阎步克打趣道:“(有的人)做官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就为了两块挡泥板。”

讲到魏晋时“牛车”的流行,他说南朝时就有人凭借驾驶牛车的技术成功得到宋孝武帝刘骏的赏识。“在座的同学有会开车的,(驾驶证)考试的时候,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项目,你看当时就有这种事儿。”

每一个连接史实与现实的玩笑都会被听课者迅速识别,他们发出笑声表达共鸣,随即安静。有时阎步克提出一个问题,回应他的是沉默,他低头笑笑,也不追问,带着大家一起找答案。

阎步克讲爵位与酒的关系,会用流行的仙侠电视剧剧照。一位历史学博士,去“蹭”阎老师给本科生上的通识课。“他会把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联系在一起,比如讲周代的亲族组织、乡里社会时,他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跟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是很大胆的。”

阎步克的课件总是实时更新,里面有不少别人的观点,也有他最新的研究成果。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他把更新后的课件传到网上。

本文刊登于《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