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浇头的禁忌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背靠苏浙,面朝大海。上海人本是饭稻羹鱼的族群,然而这座城市成长迅速,一两百年里,接纳了一波波的移民大潮,导致城里城外汇聚五湖四海之味,小麦制品也上了餐桌,如大饼、油条、葱油饼、生煎馒头等。面馆也一家家开出来,于是“面人口”数量之庞大,不输给北京、山西、重庆等地。
需要解释的是,旧时上海滩的面馆,多为无锡人所开,面馆专设吊汤师傅,天不亮就来到后厨,用猪棒骨、鸡骨架和黄鳝骨吊汤,小火慢炖两三个小时,此汤就成了面馆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戏子的腔,厨子的汤”就是面馆的写照。其时,上海普通市民的购买力不强,吃一碗阳春面已经很满足了,面馆所备浇头(放在面上的菜肴)真没有几种,辣酱、素鸡、大肉、三丝、雪菜肉丝、榨菜肉丝等,一年四季皆是如此。所谓“硬面”“烂面”“宽汤”“紧汤”“重青”“免青”,那是“穷讲究”。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收入一路走高,兜里鼓起来,浇头才有更多讲究。
一开始大家盯着红烧大排面过把瘾,手掌大的大排在面碗中央趴着,颇有“天王盖地虎”的威猛。我有一位新闻界的朋友,以报道经济新闻著名,他根据市内多个区域的大排面价格,判断该区域楼市价格的定位与走向,居然非常准。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面浇头种类、规格也不断加码,辣肉、辣酱、荷包蛋、爆鱼、咸菜肉丝、五香素鸡不稀奇,糖醋小排、焖肉、焖蹄、鳝丝、红烧肉加鲍鱼之类也“浮出水面”,至于酱爆猪肝、葱爆腰花、红烧大肠之类,一不小心成为“网红”,不排队就别想吃到。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