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云在里的乡土风味
发表于 2025年7月

每次去苏州,我总会抽暇去人民路的苏州古旧书店转悠一下。以前每去必有收获,故先后多次,也从那里搬回不少旧书。近些年随着自己年岁日增,购书欲望则大减。逛书肆也未必是为了买书,而是延续一种习惯而已。况且,访旧书店和逛新书店感觉有所差异,新书店的惊喜极其有限,而旧书店则完全不同,旧书店内售卖的大多是近三五十年内出的书,时间跨度大,挑选余地宽,有的曾“入过豪门”,有的被“打入冷宫”,如今都毫无秩序地聚在冷摊上供人各取所爱。我想既谓“冷摊”,总也会时不时地报以“冷门”才对,所以旧书店也时常会让人有意外之喜,我就多次在旧书店找到一些从未见过或向往已久的旧书,得之如获至宝、如遇故人。 去年某日,恰朋友约饭在苏州观前街的“得月楼”,我闲荡过去,趁餐前还有一段闲暇,于是脚一滑,又匆匆赶到不远处的苏州古旧书店,想过一个乱翻旧书的小瘾。书店四周书架上乃至橱柜里的善本佳椠我基本无心浏览,而店堂中间的几长溜大桌上铺陈着各式文史旧书,往往更能引起我的兴趣。说来也巧,忽于一角瞥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邓云乡集”系列中的几册,如《诗词自话》《京乡土记》《云乡琐记》《云乡话食》等,顿觉眼前一亮。按理,邓云乡先生每次去苏州,我总会抽暇去人民路的苏州古旧书店转悠一下。以前每去必有收获,故先后多次,也从那里搬回不少旧书。近些年随着自己年岁日增,购书欲望则大减。逛书肆也未必是为了买书,而是延续一种习惯而已。况且,访旧书 店和逛新书店感觉有所差异,新著述丰赡,很多出版社都有他的集子出版,这里发现也不能算太稀罕的事。然而我之所以会表现出一丝欣喜,一来是因为我和邓云乡先生尚有过一小段渊源,蒙先生不弃,当年我曾数次登先生之门聆听教诲,还向先生约过稿,算是有旧;二来是这册《诗词自话》我从未见过,记得当年云乡先生还送我一首小诗,未知此册书中是否收录呢?于是我赶紧抓起此书,等不及从正文开始一页页地翻读,只能于目录标题的“蛛丝马迹”中逐一搜寻。当七八页目录扫过,倏然看到有一题谓“谢瓜小诗”时,我隐约感觉有点像了,急忙打开第268页,果然有诗与题记——

谢瓜小诗

继平先生约写文介绍文坛前辈书

法,久未报命,近始写成,已炎暑挥汗

矣,取稿时馈西瓜一枚,因写小诗为报。

偶谭妙墨记前贤,更谢西瓜大且甜。

难得暑中多雅兴,涂鸦满纸亦因缘。

邓云乡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是著名学者,也是著名的红学家和美食家,19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三夜也说不完。而且邓先生文章涉猎之广,几乎无所不包,文史掌故,考证钩沉,风俗旧闻,草木虫鱼等,都详征博引,头头是道。另外他对古代官制、明清科举等方面的研究,也是至琐至细,作起文来娓娓而谈,读之令人忘倦。一个人的博学,大多还是有限的,但如邓云乡先生这样的渊博,年轻时的勤奋好学自然是一个方面,但若说没有一点异禀也是很难做到的。“水流云在”,是邓云乡先生早年的书斋号,所以他出版的文集就有《水流云在琐语》《水流云在杂稿》等,所谓 “水流云在”一词,自然是取自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诗句。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意境和感觉是一致的,‘水流’和‘云在’是不可分的,在我的感受是和谐的、美好的、舒畅的……常常写完长文,随手就写一个完稿于‘水流云在轩’窗下,这是我的一点欣慰的人生感受”。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