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肉的奇妙漂流
午餐肉,一个吃火锅、麻辣烫时总会出现在菜单上的品类。在罐头食品逐渐没落的当下,午餐肉还能在市场上保有一席之地,着实离不开上海人对午餐肉长久的喜爱。在上海,最为人所熟知的午餐肉品牌莫过于“梅林 ”牌,椭圆柱体小盒, 蓝白红三色的外包装,还有格外醒目的五个大字——“午餐肉罐头”。午餐肉源自哪里,又如何传入中国,它与“梅林”有怎样的渊源,市面上为何有两个“梅林”午餐肉……这些问题汇在一起,本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了。午餐肉,一种由猪肉、盐、香料、淀粉等原料制成的肉类罐头,是美国荷美尔食品公司于1936年推出的产品。其出现的缘由也很简单,彼时的“荷美尔”以制作罐装火腿闻名全美,加工过程中剩余的大量碎猪肉弃之可惜,便收集起来打成肉泥,经调味、烹制后再上生产线压缩、封装,午餐肉就此诞生。在上市初期,由于数量稀少,午餐肉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一般仅供上流阶级与中产家庭聚会时享用,穷苦大众则无福消受。1941年12月,由于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正式参与二战,作为美军口粮的重要供给源,荷美尔公司开始得到政府源源不断的巨额订单,其中,午餐肉因易于储藏、开罐即食、味道良好等诸多优势,受到军方的格外青睐,其生产线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一罐罐午餐肉罐头也随美军征战世界各地。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