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人辩病
作者 杨秉辉
发表于 2025年7月

杨秉辉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东华新村民众生活安康,唯近年来老龄化趋势明显,幸得居委会、物业协同推进小区“适老”建设,为老有所乐,组织有若干适于老人社交的活动小组,如歌咏队、摄影班、拳操团、书法组之类,供老人自由参加。

且说书法组中有“书法三友”,各有风采:

吴树伟,今年已年过七旬,虽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但身体尚健,两鬓皆白,戴一副黑框眼镜,常穿一件灰色夹克,为人谦和友善。他退休前本是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祖籍安徽黟县,书法专攻颜真卿,曾有一幅《前出师表》获市退休教师协会书法展大奖。

金盛,退休前曾是一家出版社编辑部的副主任,浙江绍兴人士,年纪虽已70出头,大约得益于保养得法,仍是白白胖胖。常穿一身休闲西服,说起话来还带些越地音调。金主任一生“为人作嫁衣裳”编书无数,知识渊博。书法兼修柳公权与汉隶。

郑林彤,年近70,精神矍铄。喜穿运动服,讲话略带苏锡地区口音。退休前曾负责一家报纸发行工作,而邻人以其在报社工作,又兼为消息灵通人士,多称其为“郑大记”。郑大记书法别出一格,自称崇怀素之狂草,然识者多不以为然。

三位老人皆文教界人士,惺惺相惜,虽以书法结缘,但不仅局限于探讨书法,举凡国是时政、经济民生、科技文艺亦皆常有讨论。

三位老人志趣相投,闲暇无事,时常聚首,谈天说地。一日午后,三老人聊起疾病话题。

吴老师感叹:“如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迅速,城乡面貌大变,而人之疾病亦有大变化,记得以往多见如疟疾、痢疾、伤寒症、肺结核之类,今已少见甚至不见,而多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之病,甚至只是‘三高、四高 (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之类。不过幸而此类疾病的性质较诸以往之病大多温和,不痛不痒,倒也无妨。”

金主任则谓不然:“许多严重之疾病如脑出血多因高血压引起,心肌梗死则多源于动脉硬化,故对此类疾病必须加以重视,一定要积极治疗,最好能够治愈。”

郑大记插话:“问题就在这里,这些毛病是治不好的。”

“治不好也得治啊,我有高血压,多年来一直吃高血压药,总算还能控制,我血脂也高的,一直吃降血脂药,不可大意啊。”金主任说。

“哎哟,天下本无事……”吴老师突然打住了,下面一句他觉得不应该说,把话锋一转:

“什么‘三高、四高’,我就觉得标准是人定的啊,定得高,病人就少了,定得低病人就多了,这与医院、药厂的利益有关,老郑啊,这是你们报上说的。”

“言论自由,并不代表本报观点。”郑大记笑着说。

“不过话说回来了,我倒是觉得我们老年人终究与年轻人不一样,血压、血脂、血糖的正常标准也要不一样才对。”金主任觉得应是这个道理。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