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邮票的诞生
作者 赵娜
发表于 2025年7月
标题

大清邮政津局

天津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清代,天津成立了邮政中心,即“大清邮政津局”。下面是它的自我介绍。

我的出现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出生在清代末期,欧式的建筑风格是我特有的外貌。我屹立在今天的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主楼呈“L”形,沿街道建设。我的名字曾叫“津海关拨驷达(post 的译音)局”,是当时海关邮政的总部。我承担着为人们寄递邮件的使命。现在,我早已成了天津邮政博物馆的所在地。

了解完古代邮驿的故事,龙奇奇开始好奇,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并没有邮驿,那它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于是,龙奇奇继续在天津邮政博物馆参观,寻找答案。原来,1878 年,中国近代邮政开始兴起,邮驿时代逐渐结束,驿站成了过去时……

镇馆之宝——大龙邮票

龙奇奇在博物馆中遇见了一套奇怪的邮票。

这套邮票一共有3 枚,颜色各不相同,每一枚上面都有一条龙,长得就像龙奇奇的远房亲戚,最奇怪的是,3 枚邮票上还分别写着数字1、3、5。这是什么意思呢?

标题
标题

我叫大龙邮票,是天津邮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在住在珍宝馆里。为什么我的待遇会这么高?那是因为我是中国第一套邮票。不仅如此,你看,我的样貌也很大气,我身上的图案是一条五爪蟠龙,看上去正在腾云驾雾。我有三种颜色、三种面值。我身上的数字就是我的面值,即1 分银、3 分银、5 分银。1分银为绿色,是寄送印刷品的邮资;3 分银为红色,是寄送普通信函的邮资;5 分银为黄色,是寄送挂号信的邮资。

早在邮政创办之前,天津就开始酝酿印制邮票的事情了。1878 年,大清海关试办邮政,同年7 月,大龙邮票发行。大龙邮票上的图案是怎么来的呢?最初,邮票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种,比如万年有象图、宝塔图等,最终大龙图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这可能是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第一套邮票,以龙为主图,代表这是“国家级别”的邮票。

标题
标题

不过,大龙邮票是先后分3 期进行印制发行的。虽然邮票上的图案都是大龙,但不同时期的邮票样子和所用的纸张是有一点儿差异的。

第一期叫“ 薄纸大龙”,1878 年印制, 采用的纸质比较薄,略透明,故称薄纸大龙。

第二期叫“ 阔边大龙”,1882 年印制, 因排版时邮票的图框间距较大,故称阔边大龙。

第三期叫“ 厚纸大龙”,1883 至1885 年印制,所用纸张较厚,故称厚纸大龙。

大龙邮票的发行是中国近代邮政发端的标志之一,是中国邮政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标题
标题

长相特别的信封——电报封

有了邮票,人们就可以把它贴在信封上寄信了。龙奇奇就在博物馆的珍宝馆里遇到了一个贴着邮票的信封,叫总理衙门电报封。龙奇奇很疑惑:它和普通的信封不太一样,是做什么用的呢?

要想认识它,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电报的知识。电报与纸质信件的功能差不多,都是以传递信息为主。与纸质信件不同的是,电报需要用电信号来传递信息,要借助电报线以及电报机来发送信息。人们要传递的文字、数字等信息都需要发件方转换为电码如莫尔斯电码来发送,收件方接到电码后再将其转换为文字、数字等信息。

标题
标题

清代时,我国首先在天津、上海等地架设了电报线。从此,总理衙门对外的事务就可以通过电报进行了。最初,来自国外的电报信息先传到上海,再从上海传入天津,最后电报内容会以纸质文件的形式被装入信封,贴上邮票,由天津的邮差送到北京。于是,电报封就这样诞生了。

大龙邮票的传奇故事和电报封的特殊用途,让龙奇奇感到非常新奇和有趣,它期待去探索更多关于邮政的故事。

本文刊登于《奇妙博物馆》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