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第一把牙刷
作者 张若微
发表于 2025年7月
标题
标题

清晨,每个人一睁眼就要忙着起床、穿衣、刷牙、洗脸……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早晨醒来后是不是也有这些日常习惯呢?尤其是刷牙。在人体器官中,牙齿的地位重要而特殊,它不仅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还起到辅助发音的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何时何地,牙齿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爱齿秘籍

中国人爱护牙齿的历史可谓悠久。大约3000 年前,古人就在龟甲或兽骨上刻下了“齿”字,你看,甲骨文“齿”看起来就像我们张开嘴露出牙齿的样子,特别形象。而“龋”字呢,古人则巧妙地在“齿”字上面加画了一个像虫子一样的图案,所以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把龋齿形象地叫作“虫吃牙”。

不仅如此,典籍《礼记》中提到:“年少称幼齿,成年称壮齿。”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人有两种牙齿:乳牙和恒牙。此外,古人还赋予了“牙”和“齿”不同的含义,牙为槽牙(臼齿),齿为门牙,所以“伶牙俐齿”“咬牙切齿”等词语中的“牙”和“齿”这两个字不能调换,“唇亡齿寒”“唇齿相依”“不足挂齿”中的“齿”字也不能换成“牙”字。

当古人对龋齿有了深刻的认识后,大家就开始注重牙齿的保护了。古人经常使用盐水、浓茶或酒来漱口。《礼记》中记载了古人“虚口”的做法,“虚口”就是吃完饭后再喝一小口酒漱一漱,以此来保持口腔清洁。现在这种做法还存在于一些地方的宴席礼仪当中。可一旦塞牙了怎么办呢?别担心,牙签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1954 年,河南洛阳中州路战国早期的古墓出土了8 枚骨制牙签,被认为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牙签。

本文刊登于《奇妙博物馆》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