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等公司的财务欺诈丑闻催生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资本市场进入强监管时代,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应运而生。而今,PCAOB却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旦被取消,“安然魅影”会否再现?
2002年9月的某个秋日,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紫藤叶隙,斑驳地映在黑板上。当讲解公司理财课程的教授要求我们撕掉一页教材时,同学们由疑惑迅速变得兴奋。这是一本装帧精美的中译本教材,第一章的结尾案例赫然印着“安隆集团——引领新世纪的财务创新”(安隆是安然的早期译法)。彼时,距离大洋彼岸爆发的安然丑闻仅过去10个月。这家曾被《财富》杂志连续6年评为“美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的能源巨头2001年12月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资产价值高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早年各类公司理财教科书中,安然都被作为“金融衍生品创新典范”大书特书。这些案例无一例外地详细描述了安然如何通过“特殊目的实体”将债务移出表外,创造性地运用“市价会计”准则虚增利润。这些后来都被证明是系统性财务欺诈的工具。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安然通过近3000家离岸空壳公司编织了一张复杂的财务欺诈网络,其造假手段之精密,连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承认“超出了监管者的想象边界”。
丑闻催生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全称《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SOX法案》)。当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法案签署仪式上宣称“这是自罗斯福时代以来美国商业实践最深刻的变革”时,美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安然事件后接连曝光的世通公司(虚报利润110亿美元)、泰科国际(高管挪用6亿美元)等丑闻,引发标普500指数下跌18%。
《SOX法案》构建了全新的监管体系:
1.制度创新:设立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这一非营利机构,终结了会计行业“自我监管”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