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财富(SEW)通常指家族因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的情感价值,是家族企业区别于非家族企业的关键特征。其核心主张是,家族企业的独特性在于将“情感价值资产化”,在进行战略选择和决策时,SEW成为决策者依据的首要参照点,即使偏离经济理性,也要优先满足此类非经济目标。3
离婚对SEW的潜在冲击路径与心理学基础
SEW可分为FIBER五个维度(见表1)。离婚是触发SEW核心维度的冲突与重构的家族危机事件之一,离婚资产分割不仅涉及法律与财务层面,更是SEW框架下的压力测试和情感治理危机,对SEW的韧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凸显两大核心冲突——个人情感与企业利益的冲突、个人婚姻自由与家族维护SEW之间的冲突。就像鼎信通讯一样,企业家大多选择低调的协议离婚甚至“隐离婚”,以避免引发公众关注;或者以接受经济损失为代价,以换取企业控制权的稳定。
离婚还会导致静态SEW与动态环境的脱节,例如家族控制无法适应离婚之后的新结构,股权分割后的分散持股迫使家族重新定义情感价值,等等。表1也呈现了离婚对SEW的潜在冲击路径和表现。
其中,SEW第四个维度“情感依恋”代表家族成员追求强烈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概念,而对企业产生强烈的情感投射。家族企业作为“情感—经济复合体”,情感依恋是驱动其独特行为和治理结构的核心机制。基于血缘关系与共同创业经历等形成的情感依恋,家族成员将股权视为“家族使命载体”,进而产生强有力的管理承诺,形成与企业文化、声誉等深度绑定的自我身份认同。
由于家族与企业双系统重叠,在离婚情境下,企业家夫妻产生家族成员与企业成员的双重身份冲突,在情感义务与事业理性之间反复权衡,形成内在张力,引发情感混乱。而企业一旦演变为激烈情绪释放的舞台,就如同残酷的竞技场,会上演各种故事。在众多企业家的离婚案例中,不乏出现抢公章、跨省打架、被拘禁或获刑等恶性事件。此类行为体现了SEW的“双刃剑”效应:原本作为企业凝聚力来源的情感依恋,在危机中可能转化为情感混乱,产生进行破坏性决策的心理动力。其中,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契约正是导致情感混乱的主要原因。4
心理所有权是SEW的微观心理基础,SEW则是心理所有权在企业层面的宏观投射,以“我们(家族)”取代了个体的“我”,成为企业治理的非经济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