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发表于 2025年7月

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今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鲜明立场,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凝聚广泛共识、树立稳定预期。

近年来,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民营经济规模实力、创新水平、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在治理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发挥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功能,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立法层面,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北京拥有丰富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同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著,开放型经济持续壮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带来新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扎根首都,向“新”发展的民营企业,加快融入“五子”联动新发展格局,持续进发强劲创新活力,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占全市企业数量超过 95% ,并已形成了2个收入万亿级民营企业集团,5个千亿级民营企业集团。

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是北京民营企业的鲜明特征。从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到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从重塑数字经济生态到引领绿色发展,北京民营企业持续进发澎湃创新活力,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前,北京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及独角兽企业数量领跑全国。根据市委财经委印发的《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2025年工作要点》,今年北京将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方面,推荐优质民营创新企业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支持民营企业在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北京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近年来,北京市在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政务服务等方面连续实施1500余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北京保持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并将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机制优化升级,在无还本续贷扩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

为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北京市的“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将认真研究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支持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