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乘政策东风,首都民营经济在创新突破、场景应用、参与合作、“出海”拓展等方面大有可为。
今年上半年,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均释放出我国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烈信号,有力提升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民营经济由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借乘政策东风,首都民营经济在创新突破、场景应用、参与合作、“出海”拓展等方面大有可为。
鼓励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从近年党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和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法律法规中可以发现,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更加突出以鼓励、支持、引导为方向,推动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对部分民营企业无序扩张、高杠杆经营等现象进行规范性整改。此后,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呼声越来越高。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则明确表示,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已从此前的以规范为主转向以鼓励支持为主。
当前,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支持领域已从实体产业延伸至科技产业,更加注重对独角兽、高精尖等科技企业的支持。尤其是今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正值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之际,受邀发言的多为电子、半导体、机器人和新能源等科技先锋企业,显示出我国对民营经济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带头作用的新期待。
民营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今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之后,民营经济领域立法加速,各部委减税降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加油包”举措陆续推出,民营经济迎来制度和政策层面全面利好的重大发展时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并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强的法律保障,对民营企业整体估值体系的重塑和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同时,该部法律对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市场准入、要素保障、权益保护、拖欠账款、公平执法等问题均设置了专门章节或条款予以规定,并对侵害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各类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彰显出我国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决心,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并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部分资金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将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科学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执法规范标准建设。预计今年对地方非税收入管理将有所加强,伴随新一轮化债资金到位,拖欠企业欠款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