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民营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核心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正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展现出强劲的原始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组织研发投入持续攀升,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和新兴领域的开拓者。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中将大有可为。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设立了“科技创新”章节,旨在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明确了民营经济组织在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还从公平竞争、资源共享、产权保护等多个维度出发,为民营经济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民营经济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经济贡献了 70% 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民营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国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其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1月,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民营企业数量的5.2倍。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 提升至 92%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占比大幅提升,数量占据绝对优势,表明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24年还创造了“三个首次”,即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持续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生力量;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进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6% ,占我国同类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达 48.5% ;民营企业占我国消费品进口比重首次超过 50% ,提升至 51.3% ,同比增长2.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