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逐“绿”发展向“新”
作者 王璐
发表于 2025年7月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引擎,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加速转变,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正成为颇受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首任局长徐锭明。他着重介绍了关于“双碳”目标、“能源革命”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要求等一系列政策精神,把脉新能源转型,为新能源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首任局长徐锭明。

记者: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双碳”领域将迎来众多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节点,如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收官,碳排放双控即将开启,“十四五”时期碳排放强度迎来期末“大考”。您如何看待实现“双碳”目标,推进“双碳”工作的迫切性?

徐锭明:学习理解党中央关于“双碳”工作的相关精神,有两个重要会议需要关注。一个是2021年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这是中央第一次全面部署“双碳”工作,是“战略定性”;另一个是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要求各地各部门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这是“战役布局”。

推进“双碳”工作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还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这“四个需要”全面回答了“我们自己要做”“我们自己必须做”的理由。然而,实现“双碳”自标,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需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五大原则(全国统筹原则、节约优先原则、双轮驱动原则、内外畅通原则、防范风险原则),做好六项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把“双碳”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记者: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的新能源领域正在加速崛起,如何看待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徐锭明:高质量发展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价值要求,需要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即绿色化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绿色化谋生存,数字化图发展;绿色化发展为数字化发展导航,数字化发展为绿色化发展赋能;未来的发展必然是绿色的数字化发展、数字的绿色化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这意味着加快形成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不仅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而新能源产业以低碳、创新与可持续性为特点,其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资源使用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记者: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能源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您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哪些发力方向?

徐锭明: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回顾人类能源发展与转型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正沿着由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洁到清洁、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轨迹,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抓住能源转型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国,在能源转型中的表现和决策,必将对全球能源市场、经济结构以及国际竞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用能条件显著改善。尽管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危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仍有差距等挑战。

因此,我国的能源转型需求十分迫切,必须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而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之一,通过推动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新能源具有清洁、高效、可持续等优点,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化转型为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推动能源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