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研究
作者 王一评
发表于 2025年7月

北京聚集了众多银行总部及金融科技企业,天津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物流金融,河北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供应链金融创新。这种区域优势互补格局,使京津冀地区供应链金融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作为连接区域经济与金融服务的重要纽带,供应链金融在京津冀地区迎来重要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京津冀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围绕信用、操作、技术、市场等多种风险展开详细阐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助力推动京津冀区域供应链金融稳健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金融活力。

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区域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随着金融服务范围拓宽、参与主体多元化而快速扩大。其中,北京聚集了众多银行总部及金融科技企业,天津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物流金融,河北通过产业升级带动供应链金融创新。这种区域优势互补格局,使京津冀地区供应链金融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推动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区域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北京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分析、挖掘京津冀地区企业的海量交易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更精准的企业信用评估依据。区块链技术凭借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有效解决跨区域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了交易透明度和可信度。人工智能技术则通过实现风险预警、智能决策等功能,提升跨区域供应链金融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同时,区域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持续创新,北京凭借科技优势推出面向高科技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天津围绕港口物流发展以国际贸易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河北聚焦钢铁、制造等传统产业设计适配产业升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这些具有区域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借助数字技术打破三地地域限制与信息壁垒,实现服务线上化、智能化、个性化,为京津冀区域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