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赵世明
发表于 2025年7月

必须抓住数字化转型给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采取有效对策持续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以审计数字化转型助推我国审计行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包括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企业制定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提供支持,确保企业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抓住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企业应基于发展需求,加大力度推进审计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审计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

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企业应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健全数字化审计制度。数字化审计制度不仅包含审计技术和工具的更新,还要能够实现审计流程、方法与操作规范的整体创新,让审计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持续提升企业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在审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形成系统化的反馈机制,确保数字化审计制度能持续更新,显著增强数字化审计制度的适用性。

促进审计成果转化。企业应推动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让各项审计成果得到快速转化。依托数字化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搭建数字化的审计平台,强化对业务数据以及审计相关数据的收集、整合与分析能力。依托数字化审计平台,审计机构可以形成独立、分层的审计数字仓库,推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减少外界因素对审计工作造成的干扰,保障审计数据的整体质量。此外,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可以让数字化审计平台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为审计结果的转化赋能,发挥出数字化审计平台的优势。

强化数字治理和风险防范。审计数字化转型虽然可以显著提升数据的综合治理能力,但企业还需要有效规避各类潜在的数字化审计风险。通过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深度挖掘数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企业审计工作的安全性。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