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林语堂中英对照版《幽梦影》,在推荐序中,作家张晓风写道:“在中国,在古代,如果你要赞美一个人(哦,所谓人,指的当然是男人),用的字眼可以很简单,你称他为‘君子’就可以了。君子怎么解释呢?它意指一种受过完整教育,品德优美,宅心仁厚,不与人争却又颇有担当的人。然而,‘君子不器’,由于他的养成教育极好,所以他不适合作一个职业卖面包的人或制车轮的人,他不投入务实的有价的操作,他该做的是社会的精神导师,擘画十年或二十年后国族该有的走向。”私以为,这番解读是对君子的恭敬,也是对真正的“精神导师”、引领未来社会走向的人所寄予的厚望。以前对“君子不争”理解肤浅,现在想来,君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远胜万千,争与不争有天壤之别。观照自我心灵,超乎物质之上,从而在长途跋涉之中,得到安宁与深邃,当是君子所为。“这是一场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深处的心灵漫游,写的是山的灵魂,更是自己的灵魂,所以,这一趟灵魂之旅,也就成就了这一部灵魂之书。”闻中在他的著作《从大吉岭到克什米尔》再版后记,一句话里有四处“灵魂”字样,有着精神之重量感,强调走向文明境界的心灵力量。
与丁晓平这位优秀的军旅作家有一面之缘,却相投契合。在最初的交流中,他发给我写纪念母亲的散文《朱砂》,我读完之后,难以自抑,泣不成声。与他一样起于乡野,兼之姊妹多,生活相当艰难。我们都受惠于母亲的慈爱与滋养,尤其是人品的形塑与秉性的促成。待到我们走出乡野,迈进城市,成家立业,而母亲已垂垂老矣。因工作的羁绊,无法陪母亲度过晚年岁月,乃至老人家离世,亦不能守候在旁,留下终生遗憾。承蒙他赠送新著《靠什么团结,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才知道他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的历史作家,有《人民的胜利:新中国是这样诞生的》《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五任司令员》等一系列党史、军史著作,并以《寻找蒋宗英》获得“2024年度《人民文学》非虚构作品奖”,还原历史真实,塑造英雄人物形象,亦史亦文,独树一帜。
收到今年春季号《中国文化》,在编后记中,主编刘梦溪写道:“本来《中国文化》向以刊载名篇著称,可这期的《宋徽宗的纸上江山》,作者不仅名不见经传,网络也无有收载。署名吴晓,亦不详其为男士抑或女士。系一篇投稿,来自湖南。作者来历,不晓得,供职单位,不知道……单位、单位,有时候也是很限人呐。何况,三楚之地、洞庭衡岳之区,那可是季清以还的人才荟萃之地。所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知名不知名的才女才娃,正不知有多少呢。”其实,吴晓是长沙的书法家,尤以小楷见长,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样样在行,在《书屋》发表多篇文史随笔,有的还被《作家文摘》等转载。湖湘多才俊,英雄莫问出处。如此,与有荣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