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明复对中国出版事业重要贡献
作者 忽晓萌
发表于 2025年7月

阎明复是中共“谍战英雄”阎宝航之子,从小生活在“阎家老店”,领略早期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投身革命的风采;他是毛泽东、邓小平、彭真等领导人的俄文翻译,十七年的翻译生涯见证了中苏关系从“蜜月”到破裂的全过程;他在“文革”中被关押秦城监狱七年半,仍不说一句假话,不忘对党的忠诚;他创办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提出“大百科精神”;他身居高位,为民政慈善事业开拓了广阔天地,创办中华慈善总会……2023年7月3日,这位传奇的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九十二岁。

“文革”结束后,我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国百科全书第一人”姜椿芳自在狱中就苦苦思索究竟为何会出现这场浩劫,他认为是普遍的愚昧和个人迷信,因而下决心重获自由时要编纂一部现代百科全书,去除愚昧,启迪思想。甫一出狱,他便积极奔走,得到中央的支持后,从编译局“借来”阎明复创办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中国自己的大百科全书。姜椿芳任首任社长兼总编辑,阎明复任副社长、副总编辑,直至1983年底,阎明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了六年。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期间,全社上下都亲切地称他“明复”。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初创之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中央编译局的会议室、国家出版局的传达室都曾借用为工作地点,版本图书馆的三间平房白天用于办公,晚上作临时宿舍。出版社也曾借用过个人支援的私房,直到蒋宅口外馆斜街旧址建成,出版社的办公地点才算初步确定下来,那时阎明复已离开大百科。姜椿芳是学者型领导,主抓业务工作,因而办公选址、人事调动方面的工作阎明复承担得更多。创业维艰,当时大百科的很多同事常常看到阎明复骑着一辆自行车外出办事,回来自行车后座上带着扫帚、椅子等用具,就这样一点点筑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基础。

出版大百科全书,最重要的是编辑人才,当时“文革”刚结束,知识分子在这次浩劫中受的冲击最大,很多人还未出狱或还未被平反。姜椿芳和主管人事工作的阎明复不拘一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要有真才实学,都量才录用。一方面,大百科全书的编纂需要高水平的编辑人员;另一方面,这些知识分子经过“文革”,痛惜失去的岁月,都摩拳擦掌,将一腔热血都投入大百科全书的事业中。

梁启超的孙子、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在外交部工作时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阎明复调他来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时,他还以为是搞错了,由于英语极好,后来在大百科兼任翻译工作。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