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日常防治
作者 崔琳
发表于 2025年7月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日趋升高,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被称为心脏健康的“第一杀手”。那么,究竟什么是冠心病?它有哪些危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进行科学防治?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在各种不良风险因素相互作用下引发的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堵塞为基础病理,以心脏供血障碍致心肌缺氧、缺血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简单来讲,就是血管内杂质堆积,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造成血液循环不力而出现的持续衰败现象。冠心病主要症状为胸痛(心绞痛)、呼吸困难、心悸、气短、乏力等。发病特点有两种,一种为心绞痛发作,主要是心前区疼痛,疼痛持续时间相对短,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会伴有胸闷、憋气、心慌等;另一种是心肌梗死发作,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剧烈,有濒死感,伴有明显的胸闷、憋气、心慌等,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猝死。

冠心病的危害

作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对身体的损害不容忽视,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诱发严重并发症  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脉血流受阻而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中急性心梗的主要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在数分钟内可发展为心脏呼吸骤停,甚至死亡。

生活质量下降  冠心病导致患者心功能明显下降,致使日常生活中进行体力劳动时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猝死风险  冠心病是老年人群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可因急性心梗、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

本文刊登于《家庭百事通》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