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诞生之初,葡萄酒便带着深刻的农副产品印记。在漫长的历史中,宗教、政治与习俗为其镀上了层层外衣,也构筑起一道无形的文化门槛,使其长久以来并非唾手可得的饮品。这份文化底蕴,过去是、未来仍将是葡萄酒消费与销售的核心吸引力。在此框架下,酒庄只需在能力所及酿出品质可靠、定价合理——乃至高昂——的酒款,总不乏拥趸。
然而,风向正在转变。随着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以及近年全球经济的低气压,正值盛年的消费者愈发谨慎,收紧了对非必需品的开支。
面对此景,少数具有前瞻性的酒庄与酿酒师已悄然行动。对他们而言,“迎合市场”绝非最优解。他们正在传统的根系与先锋的枝桠之间寻找平衡点——既非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窠臼,亦非刻意标新立异,酿造口感失衡或仅具话题性的酒款。他们更像是在突破既定的边界,向外探寻自身技艺与风土潜力的上限。这种“向外”的探索,成为近年尤为显著的动向。

地理意义上的向外探索
尽管全球化与贸易已推行多年,葡萄酒酿造却始终是“风土至上”的坚定实践者,一个高度本地化的行业。它迥异于那些随收成即可入市的经济作物。葡萄在离开藤蔓后,其后的发酵、酿造与陈年,无一不在深刻塑造酒的最终面貌——这是一场从土地到酒瓶的漫长旅程,也是“原产地”一词在葡萄酒世界如此沉重的根本所在。

寰球之酒(Wine of the World)——盘古大陆(Pangaea)的诞生,既是打破传统、对葡萄酒世界可能性的好奇心和大胆地创新,也是创始人特拉斯(Travis)为了挑战自我,追寻他所信仰的“无国界”酿造,践行事业新篇章。比如消费者们十分熟悉的奔富(Penfolds)已经在这条新路上走了一段时间,酿造出由加州赤霞珠和南澳设拉子进行混酿的昆腾(Quantum)Bin 98和由波尔多、南澳赤霞珠混酿的Bin 149。两者都在发酵和陈酿时使用大比例的美国新橡木桶。它与奔富旗舰酒款葛兰许(Grange)类似,不管是酿造还是口味,它不是纳帕,不是波尔多,也不是南澳。它就是它,就是奔富。
特拉斯出生在南非,又在加州、伦敦都生活过。过往的学习和酿酒经历让他萌生出创作一款不受空间限制,平衡、饱满、有陈年潜力的酒款。他与著名的全球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Michelle Rolland)合作,从四大洲的五个不同产区,选择最能适应当地的葡萄品种,根据不同年份的特征调整比例,效仿波尔多的混酿模式。强劲有力、单宁丝滑的赤霞珠来自加州纳帕,浓郁、圆润又柔美的美乐来自波尔多右岸,令人愉悦的香气、精细和优雅来自南非赫尔德堡的品丽珠,深邃又厚实的黑色果味来自阿根廷乌口谷的马尔贝克,以及集中度很高来自西班牙卡利萨尔单一葡萄园的小味儿多。这款看似离经叛道的葡萄酒在消费者市场却深受好评,2015年份在2022年上市时仅有2500瓶左右产量,而最新年份的产量已经达到4000瓶。过去几年知名酒评家、杂志对其高度评价,让更多目标受众纷纷下场购买,感受一款“和谐,有深度的,犹如一款来自顶级单一葡萄园的佳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