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与速度重塑现代产业格局。国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顶梁柱”,既是新技术革命的参与者,也是智能化转型的先锋队。能源行业国资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了哪些优势?应当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产业中注意规避哪些问题?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信息部数据资源处经理闫计栋。
承担多项国家级行业试点建设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国家能源集团在AI领域的总体战略是什么?
闫计栋:国家能源集团作为骨干能源央企,积极贯彻中央有关决策。集团党组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建设,明确将人工智能建设列入《国家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年)》十大重点转型工程。2024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印发“AI+”行动计划,确立“应用牵引、重点突破、统筹架构、敏捷行动、动态优化、有序有力”总体思路,建立了包含全局算力网、统一工具链、通用服务集的技术架构,规划了国家能源集团产业谱系下的AI应用域,部署了基础设施、重点攻关、行业引领三类50余项关键任务。
《中国经济周刊》: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取得了哪些成绩?
闫计栋:国家能源集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行业试点建设任务,攻关云边协同基础设施、行业大模型训练研发、可信数据空间及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等前沿技术。
发布全球首个千亿级发电行业大模型——“擎源”发电大模型,构建了覆盖安全环保、电力交易、产调中枢、设备检修全链条的智能决策体系,实现电力全场景智慧化升级、模型自主优化能力升级和电力系统智能化变革升级。
研发煤炭工业设备综合诊断运维大模型,在集团公司下属10余个厂矿落地应用,覆盖万余台生产设备,实现煤炭行业设备检维修模式从被动计划检修向主动状态维护转变,为煤炭生产提供故障诊断、维修指导等专业支撑,设备综合寿命提升20%,检修费用降低15%,为煤炭行业增安提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建成煤炭行业云,对外开放人工智能服务,输出高价值应用成果,充分发挥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重要作用。



能源行业怎么用AI
《中国经济周刊》:近年来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积累了哪些优势?
闫计栋:国家能源集团主要有四点核心优势:一是全产业布局优势,即拥有“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一体化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可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供丰富的场景和数据基础,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