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驼铃声声,曾见证不同肤色、语言的商人和使者在这条古道上频繁往来,上演着东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壮丽篇章。“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形,赋予了这里雄浑壮阔的自然风光,却也曾阻碍交通往来,制约着这片土地的发展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不断补短板锻长板,穿越“三山”环绕“两盆”,天山南北交通立体提速,纵横成网。截至2024年底,全疆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其中高速(一级)公路突破1.2万公里,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和客车。
如今,条条高速公路正为新疆的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依若高速如钢铁脊梁穿越风沙,让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至青海茫崖的时空距离大幅缩短;连霍高速如巨龙蜿蜒,重点服务亚欧大陆桥经贸往来,成为连接中亚、欧洲的重要陆路通道;G7京新高速则强化了新疆与华北地区的联系,大大缩减了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行车时长……
交通网络的延伸远不止于公路。新疆已构建起以兰新铁路和兰新高铁为主通道、临哈铁路为北通道、格库铁路为南通道的“一主两辅”铁路格局;2025年1—5月,新疆机场集团运营国际、国内、疆内航线总数达548条,同比激增115条,增幅26.5%,创历史新高。
公路、铁路、航空齐头并进,昔日的交通瓶颈,如今化作开放发展的通途,推动新疆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见证着新疆迈向“开放前沿”的壮阔征程。


口岸引领开放潮,亚欧通衢绘新篇
新疆拥有19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16个陆路口岸、3个航空口岸),已然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速推进,新疆以口岸为引领、城镇为依托,推动产业加速聚集,口岸经济蓬勃发展。如今,新疆正以口岸为支点,全力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持续展现“亚欧通衢”的新图景。
连霍高速串联座座城市,跨境商潮涌活力
全长4244公里的G30连霍高速,从东部沿海延伸至西部边境,穿越平原、山区、高原、沙漠和戈壁,是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自星星峡进入新疆后,它串联起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最终抵达霍尔果斯,是新疆重要的高速主线。
哈萨克语中意为“积累财富的地方”的霍尔果斯,是集铁路、公路、管道运输于一体的开放口岸,拥有我国首个跨境经贸合作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里入驻200多家免税企业、1000多家商户,汇聚近万种国内外商品,中哈公民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即可自由出入。
据霍尔果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努尔夏提·阿扎提介绍,连霍高速霍尔果斯段的终点直抵口岸,路段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可达100公里。这段公路的建成,不仅大幅提升了物流运输效率,更为跨境电商、保税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合作中心内,记者看到许多专程赶来打卡购物的游客。尤其是在那条标志性的红蓝双色国界线旁,不少游客特意在中哈合作中心的连接通道处驻足,兴奋地拍照留念,记录下这跨越两国边界的独特瞬间。
“我们是专程开车来这儿采购的。”来自哈萨克斯坦雅尔肯特市的古赞丽(音译)笑着告诉记者,中国商品不仅质量过硬,价格还十分实惠,她和家人每隔两三个月就会来一趟。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进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人员已突破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48%。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宿文表示,合作中心聚焦核心功能,全方位推进跨境经贸合作平台、国际仓储物流平台、金融创新服务平台等建设,与各省份重要产业联动发展,多维度推动中国品牌出海。
边陲口岸架起通商桥,全天候通关旺货运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内,宽阔的道路上,数辆巨型卡车往来穿梭。除了熟悉的红色陕汽重卡之外,还有不少境外牌照的白色大卡。“那边是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车。他们经常往返于这段路之间,中国不少货物经这里运往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伊尔克什坦海关监管科四级主办杨阳说,伊尔克什坦口岸是中国通往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最近的口岸,在那里,通过陆路运输的中国商品可以迅速运往欧洲。
伊尔克什坦口岸坐落于乌恰县,这里是祖国最后一缕阳光落下的地方。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将笔直地穿过伊尔克什坦口岸进入吉尔吉斯斯坦,最后进入乌兹别克斯坦。
口岸距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奥什州仅200多公里,黑顶红檐黄墙的联检大楼就这么站在帕米尔群山环抱中。卡车此刻已经排成长长的两列,缓缓向口岸移动。海关人员督促着他们出示货物清单进行核验,之后用铅封将车厢封好,以保障从口岸到边境这段路中货物的安全。
一位正在将铝箔从乌恰县运往吉尔吉斯斯坦的司机跟记者说,这段路他已经跑了3年,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货物的需求量非常大,这段路的货运非常活跃,随着伊尔克什坦口岸通关速度的提升,他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
“因为运输量增加迅速,来往的车辆越来越多,伊尔克什坦口岸已经自6月1日开始试行7×24小时通关服务。”为了保障这样连续的通关作业,海关的工作人员都已经切换为倒班模式,杨阳已经记不清上次休息是什么时候,但他却清楚地记得,全时段通关以来,日通过车辆峰值达1243辆,较此前提升了20.7%。
数据显示,1—5月,伊尔克什坦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98.2万吨,同比增长66%;监管进出境运输工具10.1万辆次,同比增长82.7%。自7×24小时全天候通关机制以来,伊尔克什坦口岸已成为南疆首个全时开放陆路口岸。
路网织就致富路,农产品远行天下
新疆不断织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这一举措不仅畅通了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更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与集聚升级。
得益于交通网络的持续延展,新疆农特产品迎来了“走出去”的加速度。曾经受困于运输条件的瓜果、干果、特色畜牧产品等,如今依托日益完善的公路干线与冷链物流通道,得以快速突破地域壁垒:从田间地头到全国市场的流通时间大幅压缩,新鲜度与品质得到充分保障,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交通织网,助力新疆瓜果“走南闯北”
盛夏的吐鲁番,阳光倾泻而下。高昌区红星片区加依村的葡萄连栋大棚里,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在叶间散发清香。这里种植精细:水肥一体化技术、双层电动开窗系统、防虫网与气象监测设备的应用,让葡萄品质极佳——汁水充足、甘甜可口,果肉弹性十足。
吐鲁番葡萄品种丰富,有鲜食、制干、酿酒甚至入药的品种。过去加依村因道路颠簸、物流滞后,葡萄难以卖出好价钱,常常也卖不远,如果不及时卖掉,甚至有坏在地里的风险。
“现在有了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不仅是葡萄的果实,葡萄叶也被不少国外的买家收购。”吐鲁番林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叶振荣说,葡萄叶在很多中亚国家会用来制作食物,吐鲁番优质的葡萄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不仅道路畅通了,销路也畅通了,“卖了好价钱,收入高了,很开心。”种植户帕热扎提·尼亚孜的喜悦溢于言表,她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笑着说。
新疆不缺水果,此前缺的是把水果运出去的畅通渠道。喀什伽师县的“新梅”便是典型——这种形似小手榴弹的紫色果实,曾因交通梗阻仅能在南疆小范围内流通。因其“娇贵”特性,采摘后24小时内若无法运出就会腐坏,收购商趁机压价,果农常陷入“丰收不增收”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