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扩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者 王一鸣
发表于 2025年7月
王一鸣

当前,外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我国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表明中国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今后一个时期,全球经济处在低增长时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至2030年,全球经济增速大体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相较于疫情前2000—2019年3.8%的年均增速,明显下了一个台阶。近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0.4和0.5个百分点至2.3%和2.8%。与此同时,全球债务风险仍在上升,疫情后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明显,而通胀率难以降到2%以下,利率水平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债务成本持续高企。低增长和高债务并存,将抑制全球需求扩张并增大经济金融风险。若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叠加,我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把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国际水平的“结构性偏差”

消费是最终需求,扩大国内需求要更加注重补上消费短板,核心是扩大居民消费。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2010年以后大体在35%~40%的区间波动,2023年居民消费率为39.6%,不仅大幅低于美国68%和欧盟52%的水平,也显著低于日本55%和韩国48%的水平。如果说在高速增长期,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有其合理性,那么,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率偏离国际水平如此之大,显然有不尽合理之处。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与国际水平的“结构性偏差”,应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转向消费和创新拉动增长,从注重物的投资转向更加注重人的投资,形成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和有效制度安排,同时政策重心由扩大投资转向提振消费,更多依靠消费扩大国内需求。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5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