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国正处于从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对于行业不断发展迈向新的高度至关重要。”全国科创名匠、太原理工大学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寇子明从事矿山运输智能装备研究工作40余年,以专业的知识、创新的技术和不懈的追求,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他工作生涯中的每一次项目经历,都是对“专业、专注、创新”精神的深刻诠释。
主持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1篇,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10项,参与制定全国行业标准5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寇子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投身时代征程、强国复兴有我。
躬行实践知行合一探真知
“搞科研必须俯下身、沉下心,没有现场的科研是走不远的。要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际,做到科技促进生产,形成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扎根矿山生产一线多年,寇子明用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15年,某集团旗下矿井由于开采深度和运输长度不断增加,井下空间狭小,井外起重机等设备庞大,同一种装备技术很难实现开采全过程的运输,因此,矿井开采工作需要在两种不同的装备间进行转载。在转载过程中,绞车拉拽经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制定安全的转载方案迫在眉睫。于是,寇子明带领团队义无反顾地接下这项重任。
“当时我们发现两边分别用于拉拽的绞车,缠绕速度、缠绕半径和线速度都在不断变化,实现同步控制难上加难。”寇子明回忆道,针对绳绕式大负载滞后系统,依靠当时的理论方法很难实施。于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遵循所有运动规律以大装备为主”的随动方案,用小设备去适应大设备,从而实现步调统一。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