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嘉庆年间的大寒潮有多冷
在古代,由于缺乏气象预测技术,先民们只能依赖世代口耳相传的“二十四节气”来感知和把握气候变化的规律,从而指导农业生产,确保春耕秋收的有序进行。这种对季节变换的严格遵循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然而,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气候剧变打破了这一古老的规律。
从五月开始,气温并未像往年那样逐渐升高,反而变得异常寒冷,仿佛冬日的寒风又卷土重来。民间有“清明谷雨,冻死老鼠”的俗语,暗示着春末时节仍有可能出现寒冷天气,所以当时的人们并未对此给予过多关注。
随着六月的到来,一场令人震惊的奇观出现了。本应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的长江流域竟然飘起了漫天雪花,部分地区更是积雪深厚,一片银装素裹, 宛如寒冬腊月。据史书记载, 当时的北京城也是寒气逼人,街道上的冰雪让行人不得不裹紧衣物,匆匆前行。“六月飞雪”原本只是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冤屈深重的夸张说法,但在1816 年的那个夏天却真实地降临到了人间。
不仅如此,接下来的七月、八月,整个华北地区都陷入了冰封之中,气温骤降至零下。这一整年,气温都未能出现大幅回升。这场寒潮的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