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自然科学和生态智慧
作者 陈晓军
发表于 2025年7月

古诗词中不仅包含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而且包含大量的自然科学元素,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关注、探索和赞美,实现了自然科学知识与人们思想观念的有效融合。人们在欣赏古诗词韵律之美与自然景观之美的同时,还能够了解诗词内涵,获得科学启迪,实现自然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对古诗词中蕴含的生态智慧进行挖掘与开发,不仅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引导现代人认识、尊重、保护自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学研究提供借鉴。

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对自然景观进行生动描绘,同时蕴含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如前一句揭示了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后一句体现水循环中河流对海洋的补给作用,实现了自然科学知识与诗词创作手法的有效融合,既表达了自然美,又传递出科学信息。这两句诗还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山川与奔腾不息的黄河,自然之美与自然之力相互交融,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表现出宁静、和谐与生机。此外,“依山尽”和“入海流”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