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海洋日之际,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再创新高,比上年增长2.3%,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显示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广阔前景。
“碧海蓝天”也是“金山银山”。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38亿元,增速高出GDP0.9个百分点。这一历史性跨越彰显了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蓝色引擎”的战略价值。从2001年不足万亿到如今的10万亿量级,中国海洋经济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质的飞跃,其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与实践路径的持续创新。
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绝非偶然,而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必然结果。在传统产业方面,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水产品稳产能力持续提升,海洋船舶工业新接订单量保持全球领先,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实现快速增长。在新兴产业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海洋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海洋电力业和海水淡化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这种“稳”与“进”的有机结合,既稳定了海洋经济基本盘,又培育了发展新动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成为拉动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海洋经济的大踏步前进,同样依托于政策引领和法律保障的双重支撑。近年来,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为海洋经济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法(2024修订)》等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指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地方层面,上海聚焦深海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方向,配套探索蓝色债券等金融工具;福建提出建设全国首个海洋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海洋资源市场化改革。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发展海洋经济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必答题。海洋不仅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0万亿,这个数字不仅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塑。站在新起点上,中国海洋经济正迎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未来需以前瞻思维、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保护、开放与安全、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坚持好“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唯有如此,才能将10万亿级规模转化为真正的质量优势,切实发挥海洋经济这个“蓝色引擎”的强大动力,实现从海洋大国到海洋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