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 邓晓军 邹静
发表于 2025年7月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不仅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还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列为重大改革任务之一,并提出“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等改革举措。这为推动金融创新、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

可以看出,金融创新驱动有望成为撬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关键杠杆。金融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并借助数字化、普惠化等先进手段,有效弥合城乡金融服务鸿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然而,县域层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金融基础设施薄弱、产品服务创新滞后等多重挑战,制约了金融创新潜能的充分释放。因此,深入探索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城乡融合的良性协同机制,能够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指依托金融领域的理念、工具、模式与服务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县域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金融创新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开发适配性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模式、应用前沿技术,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制度保障。其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金融模式的桎梏,借助数字化赋能、普惠化下沉、绿色化转型等路径,着力破解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

多维驱动与特色优势

金融创新驱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具有以下7个维度的特色优势: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畅通要素流动。金融创新突破了传统金融地域与服务限制,利用数字平台高效匹配城乡资金供需,引导城市资本下沉农村,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城乡间优化组合,助力城乡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布局优化。

二是深化普惠金融,赋能农村经济。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普惠金融显著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通过小额信贷、特色农业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元化工具,有效缓解“三农”融资约束,助力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多元化和农民增收。

三是提升数字效能,弥合服务鸿沟。依托移动支付、区块链、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数字金融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这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更加高效,缩小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差距,推动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均等化。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支撑生态宜居。金融创新中的绿色金融通过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工具,为农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清洁能源开发及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项融资,促进城乡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五是激发县域活力,提升综合竞争力。金融创新不仅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通过优化县域金融生态、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增强县域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与整体市场竞争力,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