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作者 武丽伟
发表于 2025年7月

四月芳菲,山西省山阴县桑干河畔候鸟游弋、生机盎然,两岸的草木渐露新绿、春意涌动,与蓝天白云上下交辉、动静相宜,奏响了一曲灵动和谐的生态乐章,也是山阴县厚植生态优势、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的华丽蜕变

山阴县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桑干河上游河段,湿地面积550.24公顷,湿地率64.08%,是维护永定河上游流域水生态安全、保护晋北珍稀水禽栖息地的重要区域。2020年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一批10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202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山阴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山阴县围绕“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两区建设定位,依托生态优先、治水兴绿的理念,制定了《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将桑干河湿地公园区划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3个功能区,推动湿地修复与生态修复同步进行。为改善河道水体,实施了包括清河行动、清淤疏浚、拓宽河道等一系列水体修复工程,采用乔、灌、草等多层次绿化措施加固河岸,恢复了河道的生态景观。公园内绿化植树约500万株,树种达到240多种。同时,通过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逐步恢复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本文刊登于《经济》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