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飞 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构筑生活诗意
作者 董潇
发表于 2025年7月

从顿悟到信仰的美学历程 

任鸿飞这位与家具设计相伴17载的探索者,身上融合沉静与热忱。从当年那个背着画板寻觅艺术真谛的学生,到如今在设计舞台上以“有山”沙发、“宋”椅等作品传递东方哲思的成熟设计师,他的设计旅程始终围绕着同一个核心—“美”。不过,他所追求的“美”绝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对他来说,“美”是一种能够融入生活肌理、滋养心灵的日常修行。“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里,本身就是最潜移默化的美育。”任鸿飞如是说,言语间透着对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忱。

回想起在山东工艺美院的求学时光,年轻的艺术生任鸿飞也曾陷入方向的迷思。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堂上,汽车与数码产品的机械美学未能激起他内心创作的火焰,他始终觉得这些领域与自己心中的艺术梦想有些许距离。直到一场由刚从芬兰回国的海老师主讲的系列讲座如一束明亮的灯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海老师用一周的时间,分享了北欧设计大师的工作室风貌以及众多精彩绝伦的作品。那些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美的极致追求,让任鸿飞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就在那一刻,他惊喜地发现,在工业设计的广袤领域里,家具设计竟是离艺术最近的一片天地。那些温润的木质曲线不仅是功能载体,更是情感的细腻表达,丈量着人与物的精神距离,这与他内心的艺术初心完美契合。自此之后,他便一头扎进了家具与家居设计的学习领域,开启了长达4年的专业探索之旅,踏上了追逐设计梦想的道路。

17年光阴流转,这份事业早已超越职业范畴,成为任鸿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一场漫长且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修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任鸿飞从未停止过对自身所投身领域的深度反思与复盘。“若设计仅停留在‘好看’的表面,便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无法真正打动人心。”在他构筑的设计哲学体系中,家具绝非冰冷的工业制品,而是深植文化土壤的生命体,与具体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紧密相连、相互交融。正是这种文化自觉,支撑着他穿越行业的起伏波折,坚定地走在设计之路上。

2020年期间,那漫长的居家时光意外成为思想蜕变的催化剂。日复一日地与自己设计的家具相伴,任鸿飞有了新的体悟。他发现,家具往往被观看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被使用的时长,长年累月地陪伴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中,仅凭美感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于是,他萌生了将艺术语言巧妙融入家具设计的想法,期望家具能像艺术品一般,持续散发出动人的能量,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与审美要求外,更能与人们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鸣。

本文刊登于《时尚北京》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