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
亚南极海域的航行
这是一次迟到了半年的旅行,长达一个多月,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没有任何登陆的航海日,原本以为会十分枯燥的行程却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当我最终在西非岛国佛得角告别宏迪斯号时,不禁感慨,这条“大西洋奥德赛”的行程带给我的收获是如此丰富:地理、历史、海洋生态、鸟类和人类学,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常规极地航行。
从乌斯怀亚出发,航行的前4天时间经过了西风带,浪很大,偶尔有海鸟飞过。没想到第二天便爆出一个冷门:我竟然拍到了喙鲸(Beaked Whale),而且是全船唯一一个拍到喙鲸出水瞬间照片的摄影师。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一种鲸,它们属于深潜鲸类,由于极少浮出水面,所以鲜见真容。船上的荷兰鲸豚专家看到我的照片时,惊讶不已,因为我抓拍到的这张照片很清晰,他比对了之前了解过的喙鲸,似乎都不一样,当即传回欧洲,交由专家确认。在航行结束的2个月后,我收到了鲸豚专家的邮件,确认了我拍到的是一头南瓶鼻鲸。

南瓶鼻鲸仅分布于南半球,是喙鲸科、巨齿鲸属海洋哺乳动物。喙鲸是鲸类中最神秘,最难以研究的一种。而这些“潜水能手”的栖息地也通常远离大陆架,主要集中在深海大陆坡或海沟区域。这些特点使得人们很少能够在海洋中偶遇它们,有些亚种甚至是通过搁浅的尸体才被科学界识别的。
幸运湾的“猕猴桃”
3月28日,阔别8年后,我第三次踏上了南乔治亚岛。南乔治亚岛是一个形似新月的岛屿,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1775年,英国船长约翰·库克来到这里并进行勘测,绘制了地图,将这片地区命名为乔治三世群岛,南乔治亚岛由此得名并成为英国的海外领地。
虽处于南极地区,夏末的幸运湾(Fortuna Bay)艳阳高照,气温10摄氏度以上,肉眼所见福尔图娜(Fortuna)冰川又后退了不少。这个绿意盎然的山谷里驻扎着一支庞大的“王企鹅军团”,密集且壮观,展现着南乔治亚岛的勃勃生机。一群群身着“黑白礼服”的王企鹅器宇轩昂地从身边走过,它们的颈下一抹温暖的橘黄,泛着迷人的光泽,见过的人无不惊叹它的高贵与美丽。

作为王企鹅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南乔治亚岛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它们繁衍生息。虽然岛屿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但沿海区域却分布着许多海湾和沙滩,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沙质相对细腻。王企鹅在选择繁殖地时,会优先考虑地势平坦、避风良好且靠近海洋的区域,以便于觅食和躲避天敌。在南乔治亚岛沿海的低地地区,尤其是在王企鹅的繁殖地周围,生长着较为茂密的苔藓和地衣。这些植被虽然矮小,但对王企鹅来说却具有重要意义:在寒冷的冬季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它们可以为王企鹅们提供一定的遮蔽和保暖作用。王企鹅还会用苔藓和地衣搭建简单的巢穴,用于孵化蛋和养育幼崽。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王企鹅的繁殖成功率相对较高,幼崽的存活率也更高。
然而这种“烈日炎炎”的天气引起的麻烦可不小。由于王企鹅的皮肤构造很特别,没有排汗孔,气温升高就会承受不了,原本在冬季摩肩接踵挤在一起扎堆取暖的王企鹅们,打破了原有的队形,三三两两,各自找地方凉快去了。它们“乘凉”的方式更是五花八门,十分有趣:一只王企鹅一动不动地趴在草地上,这是在扩大散热面积;更多的王企鹅将双足浸泡在冰川融水汇成的溪流中,让热量从脚蹼散出去;有的不仅趴在地上,还举起它的鳍状肢,让身体的两面暴露在空气中散热……看它们的表情一定在抱怨:“这个鬼天气真要命!”

我注意到“猕猴桃”(王企鹅幼崽的昵称)的数量也很少,大多数王企鹅才刚开始孕育新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