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赫勒拿岛:屹立在大西洋中的“流放岛”

第三阶段
英国属地上的法国往事
圣赫勒拿岛距非洲西海岸约2000公里,由于位置偏僻,直到1502年5月21日才被一位葡萄牙航家卡斯特利亚发现。因为在天主教的宗教日历中,那天刚好是“圣赫勒拿日”,便将这个岛称为圣赫勒拿岛。1588年英国航海家加文迪希船长的环球航行返回英国时到达该岛,之后它便成为欧洲与东印度群岛海上航线的停靠港。1659年,圣岛归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有。
离开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后,又是连续5天的海上航行,我在船上继续观鸟、处理图片和听讲座。气温越来越高,渐渐地,白尾热带鸟、雪燕鸥、乌燕鸥等热带海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视野中。5天后,前方露出一片岛屿——大名鼎鼎的圣赫勒拿岛(St.Helena)到了。圣岛的欢迎仪式是一群不断跃出海面的热带点斑原海豚,还有围着船上下飞舞的蓝脸鲣鸟。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海豚就生活在岛屿周边,每天都可以见到。
从地质学角度看,圣赫勒拿岛其实是一座露出海面的巨大火山锥,4000多米的山岭从海底拔地而起,屹立在大西洋之上。岛上的最高点是海拔823米的戴安娜峰(Diana's Peak),岛的东、西、北三面都是垂直的峭壁,诸山在沙湾(Sandy Bay)北部形成一个半圆形边缘,两山之间是一条长2.4公里的冲刷而成的狭窄河谷,圣赫勒拿岛的首府詹姆斯港便坐落于此。

孤岛上的终老之地
这座大西洋上的孤岛原本默默无闻,直到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至此,成为他最后的归宿地。1815年6月,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因滑铁卢的惨败而被迫退位,获胜的反法联盟为防止其东山再起,将他流放到遥远而荒凉的圣赫勒拿岛上。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