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际,比起38摄氏度高温蒸腾的东京和大阪,北海道的小城小樽更像是如沐初夏之光,葱郁而繁茂,炽热而非炙热。无论是中文译名“小樽”,还是日文名“おたる”,都给人一种被捧在掌心的甜蜜感,如日剧中的短发女主角一般,清爽不失可爱。我描绘过它那穿过发丝的风铃之音,那是我女儿喜欢的悬挂在满街路灯下的风吹过的铃;我讲述过它洗尽铅华后的复古之风,因为在20世纪,这里曾因港口的繁华而被称为东方华尔街;但更多的时候,它因浪漫而被铭记。
定格缤纷的夏日祭
二十几岁看过电影《情书》的那一批爱情至上、文艺至死的青年,每个人都曾写过一封情书,暗许此生一定要和最爱的人一起来看一半是海一半是雪的小樽。影片中被大雪覆盖的一条通往海边的窄窄坡道,早已烙印在我们心中,成为通往小樽的心路。那条路书写的小樽是不那么繁华的,甚至有些古朴老旧,两旁的房屋和任何一个渔村港口都没什么区别,但它却让人透过画面都能呼吸着白色世界的纯净。

多年后,我终于第一次来到小樽,当然,也是和我爱的人一起。站在那条路的尽头,却发现,眼前真实的小樽和电影里的小樽,竟没什么变化。它像是被定格在了某个时空瞬间,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它都不曾改变。这种感觉,在小樽风铃萦绕的街头也出现过,在小樽静静的运河边也出现了。


我们到小樽的时候,正好是夏日祭典开始的第一天。夏日祭典,古义上是在迎来酷暑之际祭祀神明,祈祷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家庭和睦。现代意义就演变为夏日游园会、庙会、花火大会这些欢快的游行活动。在每个城市的地标附近,一条长长的游行队伍有花车上的太鼓表演,身着和服的男女老少边走边跳着古老的盂兰盆舞,游行路线两侧摆满了卖小吃和玩具的摊位。小樽的夏日祭自然是在运河边到港口的这条街上。
夏日祭典盛大的游行队伍在跨越运河的桥上通过,太鼓表演花车上,艺人很卖力地向观众展示技艺,红色鼓身与牛皮色鼓面,配上击鼓人黑色和服与红色头巾,鼓槌下落,寓意驱魔、迎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