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得角,“旧城”传来新的歌声
作者 阿兹猫
发表于 2025年7月

第五阶段

驶入北大西洋的终章

北大西洋上的佛得角地扼美、非、欧、亚四大洲的海上交通要冲,埃及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它是从欧洲绕道非洲去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必经之地,也是大西洋航行必须停靠的中转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等都曾经到过此地。佛得角迄今仍是各洲远洋船只及大型飞机过往的补给站,被称为连接各大洲的“十字路口”。从19世纪开始,普拉亚的贸易日益繁荣,城市初具规模,1858年正式建成普拉亚市。

佛得角首都普拉亚是一座港口城市,位于圣地亚哥岛东南岸海拔30米高的台地上,是佛得角最大的城市。

邮轮停靠在西非岛国佛得角首都普拉亚(Praia)的港口,“Praia”在葡萄牙语中是“海滩”的意思。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西非,温暖的海风拂面,我看着大西洋沿岸长达一公里的海滩,山坡上五颜六色的房屋、整洁的街道,还有当地人友善的微笑,这地方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更好,难怪被誉为“西非的天花板”。

历史上的中转站

佛得角群岛的十几个岛屿均为火山岛,首都所在地圣地亚哥岛是主岛,面积也最大。1462年,葡萄牙航海家诺利登陆圣地亚哥岛之后,就把该地命名为大里贝拉(Ribeira Grande,葡萄牙语意指大河),18世纪末更名为旧城(Cidade Velha),以区别于佛得角另一个岛屿上的同名城市。因其是欧洲在热带地区的第一个殖民地,见证了欧洲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和奴隶史,大里贝拉历史中心旧城(Cidade Velha, Historic Centre of Ribeira Grande)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佛得角唯一的世界遗产。

标题

首批葡萄牙殖民者抵达佛得角70年后,大里贝拉初具城镇规模,良好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贩运非洲黑奴的集散地。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