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与阳光之间的佛罗伦萨纪事
作者 暗物质
发表于 2025年7月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从2022年3月起,因乌克兰危机全面爆发,欧美引发了一场“是否应该抵制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大探讨。意大利作家保罗·诺里在个人社交媒体透露,米兰比可卡大学取消了他在该校开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赏析课程。佛罗伦萨市长达里奥·纳德拉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透露,他被人要求拆除佛罗伦萨纪念陀氏的雕像,同时纳德拉表示,俄罗斯文化不应被抹去。这次关于陀氏的舆论战衍生出了一个小插曲,不少围观群众感到疑惑,佛罗伦萨为什么会有俄国文学巨匠的纪念雕像?答案其实并不让人十分意外,陀氏曾经在佛罗伦萨旅居过一段时间。

《白痴》的主人公梅诗金公爵忠厚善良,却被人视为“白痴”,他从外国回到俄罗斯,与性格冲动的罗果仁、命运坎坷的娜斯塔霞、将军的女儿阿格拉雅等人展开了一系列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故事。

阿诺河老桥是佛罗伦萨最具标志性和知名度的地标之一。信步走过老桥,来到阿诺河的南岸,立刻占据所有感官的便是宏伟壮丽、建于1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时期的碧提宫,但我此次的目的地不是它。穿过碧提宫广场,附近有一座相对不起眼的建筑,不留心的话很容易错过,此时抬头,会有一块铭牌映入眼帘,上面的意大利文翻译成中文是:“1868年至1869年,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创作了《白痴》。”这座建筑的二楼便是当时陀氏和第二任妻子安娜所租住的法比亚尼之家公寓。

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里诞生,每天推开窗就能饱览碧提宫辉煌景色,理论上陀氏应该与其他曾经到访过佛罗伦萨的名人们一样对这座历史及艺术之城陷入深深的迷恋(比方说我们熟悉的大诗人徐志摩就曾为佛罗伦萨写下诗篇,并赋予这座城市翡冷翠之名),但实际上正好相反。

有时酷热,有时阴雨

1867年,陀氏和妻子离开圣彼得堡,主要是为了躲避债权人追债,以及治疗频繁发作、越发折磨陀氏的癫痫,到1871年返回圣彼得堡的4年间,他们辗转多城,德累斯顿、巴登-巴登、日内瓦、米兰等等,佛罗伦萨是其中一站。陀氏曾经写道:“我之所以在佛罗伦萨滞留这么久,只是因为我没钱离开。”

这位生于凛冬城莫斯科的大作家首先对佛罗伦萨严重水土不服,要么天气酷热难耐,要么雨下得太大,住在公寓里简直就像洗蒸汽浴,又闷热又潮湿。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