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河上的州桥始建于唐代,在北宋时期,是东京开封的标志性建筑,明代末年,因黄河泛滥而被泥沙掩埋。2018年开始进行的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发掘工作,是近年考古界的一大新收获,曾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北宋船灯,灯具上有孔,方便悬挂在船上使用。灯具上或以花纹图案装饰,或刻有“慎火亭水”字样,其中一件断裂的灯具上,亦可见残破的“停水”二字。“亭”与“停”相通,这句“慎火停水”,就是当时流行的防火标语。
最初的标语
火灾作为一种古代常见而破坏力极大的祸患从不曾缺席。宋太祖即位之初,就发生过禁中内酒坊起火的事故,禁军将帅不待命令领兵入救,反而给了太祖“释兵权”的口实,一众将领被罢免;到了真宗朝,据《宋史》记载,宗正寺(管理宗室事务的机构)、荣王宫(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的居所)、宫城在一年内接连失火,火灾自然是到了不得不防的程度。这时候,“慎火停水”的说法流传开来。“慎火”自然好理解,就是要小心用火,而“停水”则是“囤水”之谓。清朝人梁松年在《梦轩笔谈》中记述当时防火设施,说“设水缸水桶,水皆满注,缸曰太平缸,桶曰太平桶”,还说宋人“慎火停水”“已先行之”,可见囤水以备火患的做法由来有自。
部队是人口密集的聚居之处,其纪律一向严格,据北宋著名文学家叶梦得说,真宗要求部队在大门都写上“慎火停水”,一直到他生活的两宋之际,都还是“军营皆揭此四字”。古史研究讲“二重证据法”,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出土的船灯就用“地下”的材料证明了“纸上”的材料,确认了这句标语的存在。点灯当然属于用火,在灯具上刻上“慎火停水”,也就起到提示使用者小心谨慎的作用。从这批船灯可见,印有防火标语的灯具是当时的“制式装备”。

这一设计还传播到了北方的金国。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自2015年开始勘察,2016年正式开始发掘,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7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今河北正定位于北宋的北部边境,北宋灭亡后属金国领土。开元寺南遗址出土的陶质带铭壁挂灯,与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出土的船灯设计大体相似,细节更加丰富精致,其上刻有“慎火停水吉,点灯无忧心,若将家使用,万祸永不侵”的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