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制服感觉轻松
作者 鹫田清一
发表于 2025年7月

英语中的“habit”既有习惯的意思,也有服饰、装扮的意思。表示习惯或风俗的另一个词是“custom”,其词源也与“costume”(衣装)相同。 这些词汇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在那个时代,阶层和职业的流动很少,个人身份在社会中比较固定。通过一个人的服装就能判断其所属的阶层或从事的职业,从而对其身份一目了然。

在社会“民主化”后,职业选择变得自由,个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飞黄腾达”。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地打扮,不受传统习惯和风俗的束缚。民主社会的理念是,每个人都可以塑造自己的身份,或者说必须塑造自己的身份。在社会中,人们需要通过向社会呈现自我来生活。这时,服装就变得非常重要。实际上,在现代,人们的穿着比过去的阶层社会的时代更加规整。

从天皇、政治家到银行职员、教师、公司职员,甚至作家和围棋选手,都穿着几乎相同的灰色或蓝色的西装,因为这是所谓“市民的制服”。其实时代也曾出现过具有挑战性的“反抗的制服”,但如今,反抗更多体现在与制服搭配的耳环、棕发、厚底靴等配饰上。

人们通过回避自我塑造的疲累,融入“我们大家”的时尚中,获得安心感。“都说日本是一个民主国家。我们享受着自由。没有强制,人们都能自发地创造各种类似的制服文化。然而,我们真的能说我们了解‘自由’吗?”社会学家加藤秀俊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这些话,至今仍令人深思。

造就人的制服

换衣服时,人们是想成为“自己”,还是恰恰相反,想成为“非自己”?这一点很难确定。我们有时会穿着华丽的衣服让自己引人注目,有时则会穿着朴素的衣服融入人群中。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