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专注
在《生死疲劳》的序言中,莫言起笔写道:“此书从动笔到初稿完成只用了四十三天,但此书中的主要人物之原型却在我脑海中活跃了四十三年。”
这句话初看像是莫言先生的一种谦虚,表示这部近39万字的长篇小说是他多年酝酿、长期构思的产物,是他在头脑中逐渐丰富、不断完善的,不是天才般的灵感大爆发之作。可是反复咀嚼这句话,却能看出莫言天才般的专注力,这种专注,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不去胡思乱想、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思考或一心一意地做某一件事情的能力,而是长时间持续地思考同一件事情的能力。
我们一般将记忆力、理解力、反应力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这是智力的重要方面,也有不少人认识到专注力也非常重要,但普遍看重的是短时间内排除杂念和干扰的能力,例如在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内,不东张西望,不摇头晃脑,不东游西荡,不浮想联翩,不像懒牛上驾一样要吃要喝要拉要撒,或者能够几个小时地沉浸到某事之中,忽略周边的嘈杂吵嚷,也暂时淡忘个人的生理需求,如想睡想吃想喝等等,只顾旁若无人甚至几乎忘我地做下去。
还有一种专注是长时间连续性的专注,持续数日、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例如牛顿对万有引力、运动定律的研究和思考,爱因斯坦对时空关系的反复琢磨,这种专注,比全神贯注听半天课、心无旁骛干一天活,要困难得多。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