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宽处走
作者 胡建新
发表于 2025年7月

曾经折桂国际插画界奥斯卡——“金苹果”奖、被年轻人誉为“宝藏奶奶”的原创绘本开创者蔡皋女士,前不久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做嘉宾演讲。在互动环节,一位90后妈妈带着5岁“小书虫”向蔡皋女士述说自己孩子“昨天迷汽车,今天迷恐龙,明天爱生物”的焦虑和困惑。蔡女士对她说: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这是孩子的天性,家长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拓宽兴趣。孩子往高处走是一个方向,往宽处走也是一个方向。

多少年来,人们似乎听惯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告诫,不少人都在竭尽一切力量“往高处走”,期望登上理想的高峰,享受人生达顶的高光时刻。可以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中,“人往高处走”恰似一盏高悬的明灯,指引着无数人在学习、工作、事业的阶梯上奋力攀爬,将追求卓越、突破极限、攀登顶峰视为人生的终极意义。这当然无可厚非。

然而,当“高峰”越来越险、“内卷”愈演愈烈、人生向高之路越来越窄的当下,尤其是不少人盲目地定义“高处”,陷入“越向高越焦虑”的困境时,“人往宽处走”的呼声恰好反映出在时代浪潮中寻找平衡的理性与智慧。事实上,单向度的垂直攀升可能潜藏着某些危机和凶险。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虽能插翼高飞,却因飞得太高蜡翼被太阳熔化,最终坠入大海。

本文刊登于《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