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存款放银行是“下策”?另类资产开始成为香饽饽
作者 袁泽睿
发表于 2025年7月

年轻人不爱配置现金资产更爱黄金了?买主动型基金收益还不如指数基金?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各大银行集体下调利率,很多市民发现存款放银行定期似乎不再是“上策”。与此同时,债券基金、ETF、另类投资等新选项正在被更多人关注。

对于手握百万资金的群体来说,如何实现资产的有效保值与增值,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既是一道选择题,更是哲学题。本期《百万存款计划》系列将聚焦当下主流的理财路径,帮助你在多元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资产组合。

钱放银行不是最优选?

抛开房子、车子,手上能掌控的“票子”才是你的筹码和杠杆。以百万存款作为分水岭,向下你可能不必为生计发愁,向上你很大概率仍需为未来担忧。

在此前的系列报道中,南都湾财社采访了多位手握百万元存款的市民,发现一个颇具普遍性的现象:拥有百万资产不等于具备驾驭百万财富的能力。曾通过环境工程行业积累百万存款的徐先生就坦言,自己并不擅长理财,平时要么将钱存入银行,要么直接投向房产,“图个省心”。

这样的情况并不难理解。据记者观察,“百万元户”们并非专属于金融圈,也不都是投资高手。这个群体可能赶上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红利,也可能从新能源、直播等新兴领域脱颖而出,财富来源多元,但理财经验却参差不齐。尤其在如今银行利率持续走低、房产市场也不再是稳赚不赔的“香饽饽”时,不少市民开始焦虑:如何配置资产才是最合适的?

放银行仍然是大多数财富群体的“心头之爱”和“安全港湾”。某头部商业银行财富规划师李先生向记者表示,对百万存款的人群来说,建议可以考虑配置大额存单,这类产品的利率会比普通定存略高。同时,高净值客户往往更容易成为银行的VIP客户,有客户经理定制专门的资产配置方案,有机会及时了解新产品,拿到额度有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不过,当下将百万资产全部放在银行定期不再是“上策”。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跌破1%,即使是大额存单的利率也全面降到了1.5%左右,例如工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1.55%,招商银行2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则为1.4%。

本文刊登于《南都周刊》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